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其一

古风
〖古《诗纪》依据广告编苏、李诗七首于汉诗卷二。而以古文苑李陵录别诗十首附在汉诗卷十。盖谓《文选》所载为苏、李自作。古文苑所载乃后人假托。丁福保全汉诗总汇《文选》、古文苑各诗。分别编之苏、李名下。盖以为皆少卿、子卿之辞也。逯案。《文选》、古文苑苏、李诗十七首以外。《书钞》及《文选》注尚引李诗残篇两首。古文苑之孔融杂诗二首。亦原属李陵。依此计之。苏、李诗今存者尚有二十一首也。然检宋颜延之庭诰云。逮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又检隋志。只称梁有李陵集二卷。不言有苏武集。而宋、齐人凡称举摹拟古人诗者。亦只有李陵而无苏武。据此。流传晋、齐之李陵众作。至梁始析出苏诗。然仍附李陵集。昭明即据此选篇也。以出于李集。故《文选》苏武各诗他书尚有引作李陵诗者。要之。此二十一首诗。即出李陵众作也。又此二十一首种类虽杂。然无一切合李陵身世者。说明既非李陵所自作。亦非后人所拟咏。前贤如苏轼、顾炎武等皆疑之固是。然亦未能释此疑难也。钦立曩写汉诗《别录》一文。曾就此组诗之题旨内容用语修辞等。证明其为后汉末年文士之作。依据古今同姓名录。后汉亦有李陵其人。固不止西京之少卿也。以少卿最为知名。故后人以此组诗附之耳。今总以李陵录别诗为题。略依古《诗纪》。编之本卷之中。〗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驱①。

评析

《别诗》相传为苏武和李陵相赠答的五言诗,但据考证不是,真正作者已不可考,产生时期大致都在东汉末年。这些诗大都写朋友、夫妇、兄弟之间的离别,故总题为《别诗》。

组诗其一:“良时不再至……”
【简析】:
本篇是送别而不是留别的诗。
【注解】:
须臾:短时。
屏营:彷徨。
风波:被风所播荡。“波”是动词。
失所:一作“失路”,以上四句以浮云吹散比喻人的分离。
斯须:犹“须臾”。
晨风:鸟名,就是鹯,和鹞子是一类,飞起来很快。末二句是说愿附鸟翼,送你远去。

组诗其二:“嘉会难再遇……”
【简析】:
这一首是饯别朋友的诗。大意说过去相聚三年,不可再得。临别悯怅,连劝酒也没心思了,但是拿什么解愁呢?还是得靠这盈觞之酒啊。
【注解】:
三载:指过去相聚的时间。“三载”等于“千秋”,言其可贵。
濯:洗涤。
长缨:指驾车时系在马颈的革带,又叫马鞅。
念子:一作“念别”。
酬:劝酒。
绸缪:指缠绵不解的情意。上文说“对酒不能酬”,结尾又说“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见出烦忧重叠和无可奈何之情。

组诗其三:“携手上河梁……”
【简析】:
这一首也是送别友人的诗。诗中不说“良时不再”或“嘉会难遇”,而说相见有期,各自努力,这是和前两首不同的地方。
【注解】:
何之:何往。
蹊:径。
悢悢(音谅):惆怅貌,犹“恳恳”,形容相恋之情。
不能辞:犹言不能成辞,就是不能作临别赠言。
弦望:月形如弓的时候叫作弦,阴历每月初七八为上弦,二十三四为下弦。每月十五日叫作望,取日月相望之义。以上二句是说怎知道我们不象日和月似的,也有相望之时?比喻有离别也有会合。“弦望”是偏义复词,弦字无义。或以“弦望”喻离合,以“日月”为偏义复词(偏用月字的意义),也可以通。
皓首:白头。喻老年。末二句是勉励努力崇德,直到白头。

相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