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云溪友议》:秭归县繁知一闻白乐天将过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大署之曰:“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白公睹题处,怅然,邀知一至,曰:“历阳刘郎中禹锡,三年理白帝,欲作一诗于此,怯而不为。罢郡经过,悉去千余首诗,但留四章(按指沈佺期、王无竞、李端、皇甫冉四人诗)而已。此四章者,乃古今之绝唱也,而人造次不合为之。”……白公但吟四篇,与繁生同济,竟而不为。
《唐诗评选》:意直思永,乐天收之不妄。夕阳、云、雨、雷、电杂出,俗论必以为重沓,唯杨用修可与语此。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气调爽畅,结处氤氲不尽。前半直述,一气流注,殊有神韵。五六写景并活,影落声长,说向空际,故佳。 赵锡九曰:若后半,作致缥缈;前半直序,便嫌率易。
和宋之问下(一作嵩) 山歌
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树石间。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
君子有所思行
北上登渭原,南下望咸阳。秦帝昔所据,按剑朝侯王。践山划郊郭,浚流固墉隍。左右罗将相,甲馆临康庄。曲台连阁道,锦幕接洞房。荆国徵艳色,邯郸选名倡。一弹入云汉,再歌断君肠。自矜青春日,玉颜吝容光。安知绿苔满,罗袖坐沾霜。声侈遽衰歇,盛爱且离伤。岂唯毒身世,朝国亦沦亡。物盈道先忌,履谦宇允臧。独有东陵子,种瓜青门旁。
北使长城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死人如乱麻,白骨相撑委。殚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胡尘未北灭,楚兵遽东起。六国复嚣嚣,两龙斗觺觺。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一旦咸阳宫,翻为汉朝市。
相和歌辞 凤台曲
凤台何逶迤,嬴女管参差。一旦彩云至,身去无还期。遗曲此台上,世人多学吹。一吹一落泪,至今怜玉姿。
咏汉武帝
汉家中叶盛,六世有雄才。厩马三十万,国容何壮哉!东历琅琊郡,北上单于台。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
相和歌辞 铜雀台
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穗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长袖拂玉麈,遗情结罗幕。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
浏览全部 10 首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咏巫山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一作虹蜺)沓翠晓氛氲。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一作觉后)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峡中作
高唐几百里,树色(一作云树)接阳台。晚见江山霁,宵闻风雨来。云(一作雷)从三峡起,天向数峰开。灵境信难见,轻舟那可回。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襄王梦,倏条还随零雨分。 空中飞去复飞来,朝朝暮暮下阳台。 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巫山高
巫山高高十二峰,连崖叠缡如游龙。当时阳台下神女,翠敛红销空处所。朝朝峡里望氛氲,可怜犹似作行云。相思已下沾裳泪,况复猿声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