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蜀路
剑阁缘云拂斗魁,疾风生树过龙媒。前程憩罢知无益,但是驽蹄亦到来。
老圃堂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乾时偶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早春归山中旧居
茫茫驱匹马,归处是荒榛。猿迹破庭雪,鼠踪生甑尘。开门冲网断,扫叶放苔匀。为惜诗情错,应难致此身。
竹径
盘径入依依,旋惊幽鸟飞。寻多苔色古,踏碎箨声微。鞭节横妨户,枝梢动拂衣。前溪闻到处,应接钓鱼矶。
送福建李大夫
洛州良牧帅瓯闽,曾是西垣作谏臣。红旆已胜前尹正,尺书犹带旧丝纶。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行过小藩应大笑,只知夸近不知贫。
咏岛
孤岛如江上,诗家犹闭门。一池分倒影,空舸系荒根。烟湿高吟石,云生偶坐痕。登临有新句,公退与谁论。
浏览全部 346 首
杂曲歌辞·升平乐
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远冈延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鸳瓦云消湿,虫丝日照明。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生。 处处足欢声,时康岁已深。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佩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熏。 一物周天至,洪纤尽晏然。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日日听歌谣,区中尽祝尧。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史笔唯书瑞,天台绝见祆。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品物尽昭苏,神功复帝谟。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 无战复无私,尧时即此时。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 端拱乾坤内,何言黄主纩垂。君看圣明验,只此是神龟。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聪。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 花木经宵露,旌旗立仗风。何期于此地,见说似仙宫。 五帝三皇主,萧曹魏邴臣。文章惟反朴,戈甲尽生尘。 谏纸应无用,朝纲自有伦。升平不可纪,所见是闲人。
新乐府 捕蝗 刺长吏也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捕蝗叹
鸡祝祝,豕喌喌,东头蛙格磔,西头鸟钩辀。遥天日落风沙起,声声打入人心里。一时嘈杂惨不闻,蝗之来兮势如雨。高田稷黍低田麦,一望茫茫青不得,道傍农夫死灰色。老翁拄杖立,老妇抱瓮泣。万石君,千金业,不能供尔半日食。十段锦,一条鞭,无非卖儿贴妇钱。今年有钱尚可活,明年无钱并无屋,蝗再来时蝗亦哭。昨日使者至,捕蝗绝蝗类。黑衣小胥黄衣吏,不如律者法从事。鞠通烧,柳枝击,蝗西民亦西,蝗北民亦北。蝗生蝗死高一尺,蠕蠕尽是千人血。君不见西河刘大夫,不捕蝗亦去。又不见十道姚长史,捕之蝗尽死。捕不捕兮君自拟,蝗不蝗兮谁所使,长者之言偶然耳。奈何作蝗又作吏,世间竟有夫已氏。
京兆府初赴同天节宴诗二首 其一
四月薰风转,三天瑞景舒。歌从归启后,寿起祝尧初。诗喜南山对,身甘北阙疏。九韶音未作,朝野自欢如。
喜雨口号呈陈守伯固十二首 其七
使君手有垂云帚,虐魃妖螟扫不余。十顷飞蝗戴蛆死,已濡银笔为君书。
捕蝗谣
急捕蝗,令如火,事关官黜陟,小民焉敢惰。东村西村办酒浆,胥隶杂遝来捕蝗。蝗兮蝗兮驱不去,禾稼转受蹂躏伤。我闻古人语,螟螣蟊贼各有主。吏治贪残实自取,胡为罚弗及吏反及民,嗟我妇子罹苦辛。官今报蝗不为害,大府交章荐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