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鼓吹注解》:山冈重叠,既如环抱,后如蹲踞,气象蹙近于秦州帝京,因形势亦自尊大。乃天地并功而开帝王之宅。
《五朝诗善鸣集》:黄钟大吕之音,晚唐中间有数之作。
《唐诗贯珠》:上四句是赋潼关形势,构语雄伟,三四更佳。……可惜五六所写者小,寻常水面皆可通用,失黄河之神,与上不称。且河亭无正面不可为法也。
《唐诗成法》:前四写潼关“并功”“相凑”,赞美极切,亦是至理……写大山川既要不浮,又须雄壮相称。此首亦《广陵散》也。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极有气象,与地形相称。
《唐诗近体》:写潼关有气势(首二句下)。
《唐诗笺要》:颔联长吉囊中语。
邻相反行
东家有儿年十五,只向田园独辛苦。夜开沟水绕稻田,晓叱耕牛垦塉土。西家有儿才弱龄,仪容清峭云鹤形。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东家西家两相诮,西儿笑东东又笑。西云养志与荣名,彼此相非不同调。东家自云虽苦辛,躬耕早暮及所亲。男舂女爨二十载,堂上未为衰老人。朝机暮织还充体,余者到兄还及弟。春秋伏腊长在家,不许妻奴暂违礼。尔今二十方读书,十年取第三十余。往来途路长离别,几人便得升公车。纵令得官身须老,衔恤终天向谁道。百年骨肉归下泉,万里枌榆长秋草。我今躬耕奉所天,耘锄刈获当少年。面上笑添今日喜,肩头薪续厨中烟。纵使此身头雪白,又有儿孙还稼穑。家藏一卷古孝经,世世相传皆得力。为报西家知不知,何须谩笑东家儿。生前不得供甘滑,殁后扬名徒尔为。
芙蓉溪送前资州裴使君归京宁拜户部裴侍郎
桑柘林枯荞麦干,欲分离袂百忧攒。临溪莫话前途远, 举酒须歌后会难。薄宦未甘霜发改,夹衣犹耐水风寒。 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
元日楼前观仗 其二
曈曈初日照楼台,漠漠祥云雉扇开。星驻冕旒三殿晓,云翻珠翠六宫来。山呼圣寿烟霞动,风转金章鸟兽回。欲识普恩无远近,万方欢忭一声雷。
送衢州崔员外
笑分铜虎别京师,岭下山川想到时。红树暗藏殷浩宅,绿萝深覆偃王祠。风茅向暖抽书带,露竹迎风舞钓丝。休指岩西数归日,知君已负白云期。
六街尘
六街尘起鼓冬冬,马足车轮在处通。百役并驱衣食内, 四民长走路岐中。年光与物随流水,世事如花落晓风。 名利到身无了日,不知今古旋成空。
潼关河亭
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天地并功开帝宅, 山河相湊束龙门。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浏览全部 100 首
潼关河亭
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天地并功开帝宅, 山河相湊束龙门。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发丈亭 二首 其二
玄云垂天暗如漆,橹声呕轧知船行。南风忽起卷云去,江月已作金盆倾。
送侄女之鸳湖
呕哑柔橹划波轻,水驿江村路几程。木落寒山秋色远,云开断塔夕阳明。寄书恐阻天边雁,折柳愁听笛里声。此去胜游应记得,一楼烟雨暗重城。
和君贶寄河阳侍中牡丹
真宰无私妪煦同,洛花何事占全功。山河势胜帝王宅,寒暑气和天地中。尽日玉盘堆秀色,满城绣毂走香风。谢公高兴看春物,倍忆清伊与碧嵩。
出金陵江口阻潮(明·李贤(原德))
匹马出金陵,冠盖杂途拥。日落到江东,官舍颇清迥。秋月当窗明,永夜霜气重。孤榻不成眠,一雁度寒陇。舣船欲渡江,潮势兼天涌。须臾波浪平,百橹相曳踵。呕哑响中流,举目神骇悚。安得在周行,我命若胶巩。
湘江晓发
轧轧鸣柔橹,行行感暮秋。晓鸡催短梦,残月在孤舟。炎岳云中出,碧湖天外流。一声南去雁,惆怅故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