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解》:冷烟斜月之景,《竹枝》悲咽之声,即寒猿暗鸟尚不胜情,况可使愁人听之耶?
《唐贤小三昧集》:浓至语不让梦得。
《古唐诗合解》:斜月向西,风景凄然之候(“白帝城头”句下)。猿鸟闻其悲唱,俱不胜情而一时啼唤,然则愁人听之,当何如凄怆乎(末句下)?
《竹枝》:宜质而不俚,方入古调。
《历代诗法》:当前领悟最切。
《诗式》:首句“冷烟低”,言不朝即暮之时也;二句“月向西”,言风景凄然之候也。两句为三句伏根,盖此时唱《竹枝》,其声不能不悲凉矣。三句拍上故出然,“咽”字炼。四句言猿鸟闻此悲声,犹且欲啼,人听之更何以堪。具此两层意思,但说猿鸟一层,不必明言人何以堪一层,而自含在其中。此因物以寄兴,最能含蓄者也。按《竹枝》宜质而不俚,此为古调。〔品〕悲凉。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乃专咏竹枝词之声。首句唱“竹枝”之地。次句唱“竹枝”之时。后二句言唱至最凄咽处,峡口之寒猿暗鸟,同时惊起而啼,异类皆为感动,极言其音调之悲。王渔洋诗“断雁哀猿和竹枝”,殆本此诗也。
句
空夜窗闲萤度后,深更轩白月明初。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
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蘋。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彼此年将老,平生分最亲。高天从所愿,远地得为邻。云树分三驿,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浙右称雄镇,山阴委重臣。贵垂长紫绶,荣驾大朱轮。出动刀枪队,归生道路尘。雁惊弓易散,鸥怕鼓难驯。百吏瞻相面,千夫捧拥身。自然闲兴少,应负镜湖春。
新昌闲居招杨郎中兄弟
纱巾角枕病眠翁,忙少闲多谁与同。但有双松当砌下,更无一事到心中。金章紫绶堪如梦,皂盖朱轮别似空。暑月贫家何所有,客来唯赠北窗风。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
日暮天地冷,雨霁山河清。长风从西来,草木凝秋声。已感岁倏忽,复伤物凋零。孰能不憯凄,天时牵人情。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
见紫薇花忆微之
一丛暗澹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
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
匹马来郊外,扁舟在水滨。可怜冲雨客,来访阻风人。小榼酤清醑,行厨煮白鳞。停杯看柳色,各忆故园春。
浏览全部 3207 首
竹枝
瞿塘峡口水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闲鸟一时啼。
白帝祠一绝
瞿塘峡口江声急,古木阴中白帝祠。犹有余灵凭险阻,往来舟楫祷安危。
竹枝词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
送蒋都护入蜀
瞿塘峡口水初生,都护楼船入蜀行。地到益州皆沃野,营开賨叟尽雄兵。干云鸟道三千里,挂树猿啼一两声。欲卜封侯何日事,成都市上问君平。
迷神引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馀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迷神引 贬玉溪,对不山作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