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解》:冷烟斜月之景,《竹枝》悲咽之声,即寒猿暗鸟尚不胜情,况可使愁人听之耶?
《唐贤小三昧集》:浓至语不让梦得。
《古唐诗合解》:斜月向西,风景凄然之候(“白帝城头”句下)。猿鸟闻其悲唱,俱不胜情而一时啼唤,然则愁人听之,当何如凄怆乎(末句下)?
《竹枝》:宜质而不俚,方入古调。
《历代诗法》:当前领悟最切。
《诗式》:首句“冷烟低”,言不朝即暮之时也;二句“月向西”,言风景凄然之候也。两句为三句伏根,盖此时唱《竹枝》,其声不能不悲凉矣。三句拍上故出然,“咽”字炼。四句言猿鸟闻此悲声,犹且欲啼,人听之更何以堪。具此两层意思,但说猿鸟一层,不必明言人何以堪一层,而自含在其中。此因物以寄兴,最能含蓄者也。按《竹枝》宜质而不俚,此为古调。〔品〕悲凉。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乃专咏竹枝词之声。首句唱“竹枝”之地。次句唱“竹枝”之时。后二句言唱至最凄咽处,峡口之寒猿暗鸟,同时惊起而啼,异类皆为感动,极言其音调之悲。王渔洋诗“断雁哀猿和竹枝”,殆本此诗也。
夏夜宿直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寂寞挑灯坐,沈吟蹋月行。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早饮醉中除河南尹敕到
雪拥衡门水满池,温炉卯后煖寒时。绿醅新酎尝初醉,黄纸除书到不知。厚俸自来诚忝滥,老身欲起尚迟疑。应须了却丘中计,女嫁男婚三径资。
任氏行
玉爪苍鹰云际灭,素牙黄犬草头飞。
读庄子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挍胜蛇虫。
寄题杨万州四望楼
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无由得与君携手,同凭栏干一望乡。
三适赠道友
褐绫袍厚暖,卧盖行坐披。紫毡履宽稳,蹇步颇相宜。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况我心又适,兼忘是与非。三适今为一,怡怡复熙熙。禅那不动处,混沌未凿时。此固不可说,为君强言之。
浏览全部 3207 首
竹枝
瞿塘峡口水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闲鸟一时啼。
白帝祠一绝
瞿塘峡口江声急,古木阴中白帝祠。犹有余灵凭险阻,往来舟楫祷安危。
竹枝词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
送蒋都护入蜀
瞿塘峡口水初生,都护楼船入蜀行。地到益州皆沃野,营开賨叟尽雄兵。干云鸟道三千里,挂树猿啼一两声。欲卜封侯何日事,成都市上问君平。
迷神引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馀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迷神引 贬玉溪,对不山作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