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赠丹厓隐者
吾闻零陵东有丹厓山,青天削出青孱顽。丹梯百丈不可得,仙人炼药巢其间。丹成仙去已千载,至今草木余清寒。我来吊古访陈迹,石磴侧足难跻攀。上有撑云拄日之乔松,下有悬厓喷壑之惊湍。幽林野鸟作人语,阴涧或有鲛龙蟠。何人结屋倚苍翠,抱琴林下听潺湲。乃是丹厓仙人老孙子,少年早脱名利关。祇今五十如处子,双鬓鸦墨颜渥丹。门前种秫酿春酒,屋后黄菊供朝餐。野猿有时来献果,木客赋诗常往还。留我石上煮清茗,松花落地云班班。我家金华五十里,失身作客天南端。征书昨夜趣归兴,叶舟径下湘江滩。弘文馆深难置足,神武门高宜挂冠。山中草屋幸无恙,拂衣归共浮云间。明年花开倘相忆,把酒相望兴长叹。裁书吹寄无雁过,少待辽鹤东飞还。
后和陶诗(二十首) 其一十八 己酉九日
客游五千里,乃得物外交。朔土天早寒,九月草树雕。衍公林下秀,要我共登高。秋风净游氛,流目空云霄。稍觉怀抱宽,遂忘登陟劳。古人不可见,俯仰心为焦。缅怀庐山远,神契栗里陶。斯人去已远,千年犹一朝。
杂诗二首 其一
天运无停轨,寸管未易量。适见牵牛中,短日已在房。招摇指东壁,辽辽夜未央。忆昔初别君,春日甫载阳。徘徊岁云莫,郁结愁我肠。
后和陶诗(二十首) 贫士二首 其一
我昔客吴会,岁星直降娄。乃多素心人,晨夕更唱酬。及兹客燕蓟,岁星行一周。亲友去眼远,日夕生离忧。物外得衍师,似是支遁俦。同乡或同归,此外非所求。
杂诗二首 其二
人生天地间,每向忧患老。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忆君堂前柏,我儿发未燥。蹉跎两鬓衰,立身恨不早。而中恐无闻,柏今已合抱。草木本无情,此意向谁道。
再次衍公约看杏花
我生独后邵康节,白首黄尘走阡陌。兴来犹作山水游,不减当年谢康乐。归来读书茅屋底,不悟庭中雨漂麦。往年为客上湘水,万里不异僧行脚。东还苕霅又十年,日夜思归叹萧索。移舟五湖吊范蠡,酾酒三高祠太伯。岂无苍弁晴岚翠,亦有洞庭秋月白。不问乌飞与兔走,自乐鸢飞共鱼跃。去年买舟上吕梁,横波利石森戈戟。狂吟不信风涛险,浩饮只恐沧溟窄。眼中往往逢故人,谩说人民已非昨。去年二月到燕城,官河水动冰初拆。解装孤馆深闭门,尘缨未暇沧浪濯。城西招提双杏树,闻道花开亦将落。汤休妙语数见招,怜我同是江南客。嗟余卧病已旬浃,出门不奈东风恶。西家蹇驴许相借,明日无风便如约。政使飘零满地香,共拾残英带冰嚼。
浏览全部 32 首
和陶诗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明·李贤(原德))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六(明·李贤(原德))
东溟浩无极,云有扶桑木。根盘数百里,枝叶荫旸谷。咸池若鼎沸,太阳方出浴。忽焉升中天,万象无不烛。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森散覆旸谷。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至日谒庙吴山见日初出
曦龙浴海上扶桑,云表辉芒烛万方。史观缤纷书瑞色,禁城奕烨锁祥光。从知绣线添红影,独喜丹心向太阳。节里官闲无一事,谛观易道静焚香。
挽鉴机先和尚
曾将一苇渡瀛洲,信脚中原万里游。日出扶桑极东处,云归滇海最西头。经留翙几香犹灺,棋敛纹楸子未收。老我飘蓬江汉上,几回中夜惜汤休。
过岭祠
半岭闲云祠树多,野人心事近如何。黄龙酿雨飞岩窟,白鹿衔花过薜萝。石上方抄云子饭,溪边谁和《紫芝歌》。年来空有还丹诀,日遣流光等逝波。
除台湾郡丞,客以海图见遗,漫赋一篇寄诸 同学
中原十五州,无地托我足。衔命荷兰国(台湾本荷兰地),峭帆截海腹。披兹瀛壖图,岛屿纷可瞩。回身指南斗,东西日月浴。飓风怒有声,骇浪堆篷幅。涤汔终古心,瀇瀁万里目。毫釐晰舟舆,稊米辨岩谷。道奔裸体人,市莽连云竹。览者睫生芒,闻之肌起粟。寄语平生亲,将毋尽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