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归》:钟云:与“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一意,然“眠”字又是一境,更觉愁困难耐。语亦简妙,知为初唐。
《唐风怀》:震青曰:字字浓丽,恰是晚春。
《唐律消夏录》:谭友夏云:“下七句都从“眠洞房”生来。自‘垂杨’至‘散红芳’,俱床上望外景事,所以有‘且薄妆’之语。盖急欲迎春,眠起不暇浓妆耳,此解是矣。但“寒尽”二句,如何亦是望外景事?口气有怪得夜来暄暖,原来春色已如许了也。此一层意,便粗看过去。
《唐诗矩》:全篇直叙格。此迎春诗,题中“晚”字疑误,当怍“早”字或“迎”字。属其薄妆,以急于迎春故。不直说迎春,却从眠洞房时缓缓写来,直觉有春气逼人、春色撩人之意,便见迎春刻不可缓。笔法之妙,句调之工,真是神品。
《唐诗成法》:晚春题甚宽泛,从“佳人眠洞房”说起,便有情致。“寒尽”二句……中有一段独居无偶、青春不可虚度之意在言外。
《唐诗别裁》:六朝风致,一语百媚。
江南曲八首 江南曲八首 其三
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晚憩南阳旅馆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代秦女赠行人
鸾镜晓含春,蛾眉向影嚬。开□衣裳破,那堪粉黛新。春还洛阳道,为忆春阶草。杨叶未能攀,梅花待君扫。今朝喜鹊傍人飞,应是狂夫走马归。遥想行歌共游乐,迎前含笑著春衣。
死马赋
连山四望何高高,良马本代君子劳;燕地冰坚伤冻骨,胡天霜落缩寒毛。愿君回来乡山道,道傍青青饶美草;鞭策寻途未敢迷,希君少留养疲老。君其去去途未穷,悲鸣羸卧此山中;桃花零落三春月,桂枝摧折九秋风。昔是浮光疑曳练,常时蹑景如流电;长楸尘闇形影遥,上策日明踪迹遍。汉女弹弦怨离别,楚王兴歌苦征战;赤血沾君君不知,白骨辞君君不见。少年驰射出幽并,高秋摇落重横行;云中想见游龙影,月下思闻飞鹊声。千里相思浩如失,一代英雄从此毕;盐车垂耳不知年,妆楼画眉宁记日?高门待封杳无期,迁乔题柱即长辞;八骏驰名终已矣,千金买骨复何时?
江南曲八首 江南曲八首 其六
暮春三月晴,维扬吴楚城。城临大江汜,回映洞浦清。晴云曲金阁,珠楼碧烟里。月明芳树群鸟飞,风过长林杂花起。可怜离别谁家子,于此一至情何已。
夜集张諲所居
江南成久客,门馆日萧条。惟有图书在,多伤鬓发凋。 诸生陪讲诵,稚子给渔樵。隐室寒灯净,空阶落叶飘。 沧洲自有趣,谁道隐须招。
浏览全部 43 首
八六子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七
繁条婀娜叠红芳,疑是佳人向晚妆。寄语东风共相惜,为留香艳伴花王。
踏莎行 其二
眉翠轻匀,臂红微露。晓妆初罢窥朱户。玉床斜倚绣鸳鸯,珠帘半捲调鹦鹉。漠漠香尘,濛濛飞絮。行人惆怅频回顾。韆鞦过尽紫骝嘶,明朝认着垂杨路。
菩萨蛮 其三 其四
东风约略吹罗幕。一檐细雨春阴薄。试把杏花看。湿红娇暮寒。佳人双玉枕。烘醉鸳鸯锦。折得最繁枝。暖香生翠帏。
月夕追事
曾听豪家碧玉歌,云床冰簟落秋河。月临高阁帘无影,风过回廊幕有波。屈指尽随云雨散,满头赢得雪霜多。此时空见清凉影,来伴蛩声咽砌莎。
杂曲歌辞 堂堂 其一
懒正鸳鸯被,羞褰玳瑁床。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