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

五言律诗
题注: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①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评析

《庚溪诗话》:

此诗“天阙”,指龙门也。后人为其属对不切,改为“天关”,王介甫改为“天阅”,蔡兴宗又谓世传古本作“天窥”……以余观之,皆臆说也。且“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乃此寺中即事耳。以彼天阙之高,则势逼象纬;以我云卧之幽,则冷侵衣裳,语自混成,何必屑屑较琐碎失大体哉?

《珊瑚钩诗话》: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余曰:星河垂地,空翠湿衣。“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余曰:钟磬清心,欲生缘觉。

《批点唐诗正声》:

中二联雄特,缜密俱到。

《唐诗分类绳尺》:

此等景象,亦是太白劲敌。

《唐诗归》:

钟云:“天阙”句不必解,自是奇句(“天阙”句下)。钟云:“令人发深省”,静慧人实有此境,胸中无“深省”二字,不可入山水禅林间(“令人”句下)。钟云:此诗非结语,便不必收,俗人反赏前六句。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卧”字可虚可实,周甸曰:次二语,言风声月影皆佳致。末二句,佛境幽而平旦清朗。闻钟警发,含蓄有深意,谓烦恼可除也。

《杜臆》:

此诗景趣泠然,不用禅语而得禅理,故妙。初嫌起语浅率,细阅不然。……盖人在尘溷中,性真汨没,不游招提,谢去尘氛,托足净土,情趣自别。而更宿其境,听灵籁,对月林,则耳目清旷;逼帝座,卧云床,则神魂兢凛。梦将觉而触发于钟声,故道心之微,忽然豁露,遂发深省,正与日夜息而旦气清,剥复禅而天心见者同。钟怕敬云:“此诗妙在结,前六句不称。”无前六句,安得有此结乎?“天阙”、“云卧”不偶,故有“天阅”、“天窥”之谬论;刘云:“‘卧’字可虚可实,极是。

《杜诗解》:

题是《游龙门奉先寺》,及读其诗起二句,却云“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已”字、“更”字,是结过上文、再起下文之法……盖此篇乃先生教人作诗不得轻易下笔也!即如是日于正游时若欲信心便作,岂便无诗一首?然而“阴壑”“月林”之境必不及矣!……先生是以徘徊不去,务尽其理。题中自标“游”字,诗必成于宿后。如是,便将浅人游山一切皮语、熟语、村语,掀剥略尽,然后另出手眼,成此新裁。杜诗为千古绝唱,洵不诬矣。

《唐风怀》:

妙在字字工切,即是仄韵,不妨入律。

《唐诗解》:

此言龙门景物种种超凡,是以闻钟而有悟也。

《唐诗快》:

读至末二句,虽不闻晨钟而如闻晨钟,不游招提而如游招提矣。

《姜斋诗话》: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尽人解一“卧”字不得,只作人卧云中,故于“阙”字生许多胡猜乱度。此等下字法,乃子美早年未醇处,从阴铿,何逊来,向后脱卸乃尽,岂黄鲁直所知耶?

《义门读书记》:

用两层叠注,逼出末句,有力。

《杜诗详注》:

张綖注:三四状风月之佳,五、六见高寒之极。闻钟发省,乃境旷心清,倏然则有所惊悟欤!

《春酒堂诗话》: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阙”字或作“阔”,或作“阅”,或作“窥”,四字之中,毕竟“阙”字近理,正不必以不称“卧”字为嫌。

《茧斋诗谈》:

《游龙门奉先寺》,此齐、梁人古诗略带骈语者。以为仄韵律者,非也。

《唐宋诗醇》:

气体高妙。“天阙象纬逼”五字浑成,若改作“窥”字、“阅”字,索然无味矣。张{湝}曰:通首皆言夜景,首句点明昼间游览,自不可少。

《杜诗镜铨》:

李子德云:气体高妙,澹然自足,杨慎曰:“天窥”、“云卧”乃倒字法:窥天则星辰垂地,卧云则空翠湿衣,见山寺高寒,殊于人境也。《庚溪诗话》引韦述《东都记》,谓“天阙”即指龙门、究于对属未称。

《读杜心解》:

题曰游寺,实则宿寺诗也。“游”字只首句了之,次句便点清“宿”字,以下皆承次句说。中四,写夜宿所得之景,虚白高寒,尘府已为之一洗。结到“闻钟”、“发省”,知一宵清境,为灵明之助者多矣。“欲觉”正与“更宿”呼应。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