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广选》:顾华玉曰:咏物绝唱无以逾此。起句带景欲其富丽,两联形容梵声清切奇拔,结归释理,乃见本色。
《唐诗镜》:不精亦得不俚。
《唐诗归》:钟云:细润幽亮,静理深心。谭云:微妙处,只似人作五言律,非大手不能(“飒沓仍随”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写梵之乍鸣乍寂,若无若有,灵妙,非深于禅理者说不出。从闲有悟之作。薛应旂曰:宽缓绝难。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只起句“远微微”三字实写,已下悉用揣测成文,奇绝,妙绝!犹言此何声耶?为是钟,为是漏?论此时,月落城阴,即钟漏已歇。然则霜叶耶,抑天风耶?若在夜动,则或霜叶,今自晓闻,恐是天风。凡写三七二十一字,悉不写梵,而梵之妙谛已尽(首四句下)。妙绝,妙绝。此天然是闻梵,天然不是闻歌……“萧条已入”妙,便是过去法过去;“飒沓仍随”妙、便是现在法无往(末四句下)。
《唐诗归折衷》:唐云:深浑清绝,字字入禅,七律中求可敌此者,指不多屈。
《唐诗成法》:起“远微微”三字好,以下无情致。看长卿《观休如师梵》五言律自知。
《唐贤三昧集笺注》:开后人咏物之体例。五六振得起。此诗清微萧爽,能得声韵,故佳。
《唐诗别裁》:二语正写梵音(“萧条已入”句下)。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
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
题璿公山池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玄度得相寻。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客昨日今如何。
送李大贬南阳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送王昌龄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题合欢
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蝶绕西枝露,风披东干阴。黄衫漂细蕊,时拂女郎砧。
浏览全部 136 首
偕陈叔韬宿崇山兰若期少尹陈思孝不至赋得近体一首遂书于壁
化成烟磬晚微微,何事同心也负期。双树焚香栖鸟定,空山对酒白云随。风飘仙梵清机远,月隐禅枝夜坐迟。明发寄声贤少尹,支公浑似郑当时。
华石上人见过
久沦尘俗愧缁衣,曾是三生石上违。愿得远公留半偈,也令玄度发清机。金沙堤晓香中别,祗树林深定里归。独鹤孤云无住著,却令方外故交稀。
夜宿石门闻秋风
洞口微钟夕,阴林散夜声。孤灯残月下,千嶂断猿鸣。飒沓惊禅定,萧条动客情。卷帏清不寐,松际月斜明。
北京八咏 居庸叠翠 其七 卢沟晓月
河上人家尚掩扉,河中孤月荡寒辉。清霜古店闻鸡早,落叶空林见客稀。飞雁渐随秋影没,远山还映曙光微。壮游记得从东道,疋马高吟此际归。
宿方潭
山中何所有,一味静难名。暗谷流泉响,疏林落叶声。夜深寒月白,霜重晓钟清。早出松间路,衣裘空翠凝。
送人游鼓山
灵源洞口白云飞,君去凭高入翠微。闽越故城关外小,琉球孤屿鸟边微。天花寂寂逢僧宇,林吹飘飘飏客衣。若对凤凰池上月,顿令心地亦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