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批点唐音》:此篇切看似音律参差,句法错杂,详玩乃见古朴处不得不如此,自是老态。
《批点唐诗正声》:不事拘对,而诗韵俱佳。
《唐诗直解》:王敬美曰:李颀七言律最响亮整肃,忽于“远公遁迹”诗第二句下一拗体,余七句皆平正,一不合也。“开山”二字最不古,二不合也。“开山幽居”文理不接,三不合也。重上一“山”字,四不合也。余谓必有误。若心得之,曰必“开士”也,易一字而对仗流转,尽祛四失矣。
《唐诗训解》:看他不拘处。“都”、“惟”一定相呼应。
《唐诗镜》:五六语境,最是自得。
《唐诗归》:谭云:人知下句“照”字妙,不知“窥”字妙(“片石孤峰”句下)。谭云:每将中二联闲时诵之,道心顿生(“坐卧闲房”句下)。钟云:可恨用套语作结(末二句下)。
《唐诗解》:五六化境。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新乡《山池》《闻梵》二诗,维摩之朗悟,楞迦之幽深,狎入笔端,可与禅经诸子中分鼎足。蒋一梅曰:首尾用事相应。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此借远公当璿公也……三,“色相”句,著“片石孤云”妙,石亦不常,云亦不断,若间色相,色相如是。四,“禅心”句,着“清池白月”妙。月亦不一,池亦不异,若问禅心,禅心如是。
《唐诗绪笺》:李颀僧寺诗每多超悟语。
《围炉诗话》:李欣诸体俱佳,七律中之《题璿公山池》、《宿莹公禅房》、《题卢五旧居》,亦是佳作。唯《寄卢员外》、《寄綦毋三》、《送魏万》、《送李回》者,是灿烂铿锵,肤壳无情之语。
《唐贤三昧集笺注》:起极有势。诗亦有皓月映池、天花散山之色相。
《网师园唐诗笺》:深于禅者(“片石孤峰”句下)。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陈十六东亭
余春伴蝴蝶,把酒听黄鹂。最是淹留处,残花三两枝。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微风和众草,大(一作木)叶长圆阴。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一作白) 花原
百(一作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穷秋(一作秋天)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送卢少府赴延陵
问君从宦所,何日府中趋。遥指金陵县,青山天一隅。行人怀寸禄,小吏献新图。北固波涛险,南天风俗殊。春江连橘柚,晚景媚菰蒲。漠漠花生渚,亭亭云过湖。滩沙映村火,水雾敛樯乌。回首东门路,乡书不可无。
浏览全部 136 首
春过岩泉寺
远公潇洒在东林,竹里闲扉隐翠岑。祗树春来忘色相,昙花空里见禅心。白云半岭迷香界,孤磬中峰出梵音。此地从来堪习隐,浮生几度得相寻。
宿采云庵
萧条兰若闭关深,有地何须问布金。落尽林花空色相,不鸣山鸟定禅心。峰阴直下窥虚牖,松籁迟回度远岑。一榻维摩忘去住,浮生无古亦无今。
送陈郎中重使西域次曾学士子棨韵六首(存二首) 其二
□□□□□□□,□□□□□□□。□□□□□斋磬,山鸟衔花落石床。涧底风回喧地籁,岩前日出散天光。俗尘不染祇园士,坐学无生与世忘。
赠碧峰上人
古刹深山里,幽栖独旻公。三乘闻己悟,五蕴本来空。止水禅心似,孤峰色相同。蒲团深岁月,龛外雨花红。
刘泗州邀饮弘善寺次太仆侄孙韵 其二
孤峰片石虎溪东,枕簟清凉两鬓蓬。色相自窥涵碧里,真缘俱苦化缁中。三千世界看心异,五百王人说法同。半偈几时参上乘,数声清磬出禅宫。
华石上人见过
久沦尘俗愧缁衣,曾是三生石上违。愿得远公留半偈,也令玄度发清机。金沙堤晓香中别,祗树林深定里归。独鹤孤云无住著,却令方外故交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