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瀛奎律髓》:长卿意深不露。第四句盖谓楚亡、汉亡,今惟有流水耳。一漂母之墓、樵人犹能识之,亦以其有一饭之德于时耳。
《唐律消夏录》:只是慨叹口气。末二句又与第四句同意,但分得“草”与“水”耳。试将三、四与七、八换转,读去亦无碍,所以为薄也。
《唐诗成法》:“昔”字、“一”字、“兹”字、“已”字呼三、四,甚醒豁。五、六写“经”字,又着“愁”字,唤起七、八,言外见今日我来游此,更无漂母其人能识我者也。此首止用“一饭”、“王孙”四字,而切题不易。今人则故实满纸矣。
《大历诗略》:意境超然,此题绝唱。析而论之,五、六平按题位,前半叙事以唱叹出之,极顿挫抑扬之妙,结亦具有远神。
《历代诗法》:徘徊隐约,讽咏神移。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首句领起,笔墨高挺,有无穷之味。
《唐宋诗举要》:大家咏古诗不屑屑于隶事,观此可见。
送严维赴河南充严中丞幕府
久别耶溪客,来乘使者轩。用才荣入幕,扶病喜同樽。山屐留何处,江帆去独翻。暮情辞镜水,秋梦识云门。莲府开花萼,桃园寄子孙。何当举严助,遍沐汉朝恩。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万里辞家事鼓鼙,今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
巴峤南行远(一作南出巴人峤),长江万里随。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地远明君弃(一作瘴近余生怯),天高酷吏欺。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一本无此二句)。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白首(一作泪尽)看长剑,沧洲(一作心闲)寄钓丝。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一本无此二句)。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一作容发老南枝)。
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
天涯望不尽,日暮愁独去。万里云海空,孤帆向何处。寄身烟波里,颇得湖山趣。江气和楚云,秋声乱枫树。如何异乡县,日复怀亲故。遥与洛阳人,相逢梦中路。不堪明月里,更值清秋暮。倚棹对沧波,归心共谁语。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听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
迢迢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从中起,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 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石露山木焦,鳞穷水泉涸。 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 朝辞羊肠坂,夕望贝丘郭。漳水斜绕营,常山遥入幕。 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白雪和诚难,沧波意空托。 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早晚归汉庭,随君上麟阁。
浏览全部 543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