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批点唐音》:与李从一“苏台诗”同一兴调,可谓良工独苦者也。
《唐七律选》:直说无含蓄,正其变处。
《唐体肤诠》:上截相逢、下截送别。刘尚飘泊,李乃得归。篇中开阖有二,真为灵警之笔。
《唐诗成法》:通篇皆写“与君间”,而三、四伤心特甚。“恨无穷”虽结通篇,时三、四已含此意。
《昭昧詹言》:此诗起四句在题前。五、六始入“归”字,收句结“送”字,又切襄阳。三、四圆警精美,气味沉厚,故可取。文房言近而意皆深,耐人吟咏。
《唐七律隽》:张南土云:读诗至上元、宝应后、顿觉衰减,如长安贵戚,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之后、一旦改换门第,人情物色皆非旧时。惟随州尚具少陵遗响,然亦萧萧矣。
《诗式》:发句写长卿与李公之境遇。颔联写时势,承上“多难”二字。颈联写李公之归。落句上句点襄邓,下句以“送”字作收,余意亦复尤穷。此首前半写与李公平日交谊,后半写与李公别时情景,一气转折,章法浑成。[品]感慨。
送蒋侍御入秦
朝见及芳菲,恩荣出紫微。晚光临仗奏,春色共西归。楚客移家老,秦人访旧稀。因君乡里去,为埽故园扉。
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青阳振蛰初颁历,白首衔冤欲问天。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愁占蓍草终难决,病对椒花倍自怜。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远客潇湘里,归人何处逢。孤云飞不定,落叶去无踪。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
月下呈章秀才(八元)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夜蛬偏傍枕,寒鸟数移柯。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一作无愁百口多)。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寄万州崔使君(令钦)
时艰方用武,儒者任浮沈。摇落秋江暮,怜君巴峡深。丘(一作立)门多白首,蜀郡满青襟。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
浏览全部 543 首
送苏元藻
苏侯新拜外台官,目送扁舟杳霭间。我亦漫同千里月,天教饱看七州山。欲知此别无穷恨,政坐相逢一笑闲。携酒却来湖上寺,不堪重对小孱颜。
见别离者因赠之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晓发苏州逢故人
鸡鸣残月下金阊,白鹤孤栖城上霜。匹马萧萧衣后短,重关杳杳路初长。相逢屠狗皆亡虏,对泣南冠半故乡。回首东吴遗恨在,胥门犹自向江湘。
南乡子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其八 旅
江静晚烟浓。二十年来万事同。夜半酒醒人不觉,秋风。晓月当帘挂玉弓。不复旧时容。砚匣留尘尽日封。汉水楚云千万里,无穷。半在邯郸驿树中。
送李端公赴东都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声声令 舟泊故城县作
收将残照,衬作飞霞。征帆千尺向归鸦。思亲万里,望故苑,被云遮。听风外、城头鼓挝。身在异乡,为逐客,恨天涯。书行绿树罩黄沙。弹丸黑子,因战后,长荒葭。空留得、三两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