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批点唐音》:与李从一“苏台诗”同一兴调,可谓良工独苦者也。
《唐七律选》:直说无含蓄,正其变处。
《唐体肤诠》:上截相逢、下截送别。刘尚飘泊,李乃得归。篇中开阖有二,真为灵警之笔。
《唐诗成法》:通篇皆写“与君间”,而三、四伤心特甚。“恨无穷”虽结通篇,时三、四已含此意。
《昭昧詹言》:此诗起四句在题前。五、六始入“归”字,收句结“送”字,又切襄阳。三、四圆警精美,气味沉厚,故可取。文房言近而意皆深,耐人吟咏。
《唐七律隽》:张南土云:读诗至上元、宝应后、顿觉衰减,如长安贵戚,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之后、一旦改换门第,人情物色皆非旧时。惟随州尚具少陵遗响,然亦萧萧矣。
《诗式》:发句写长卿与李公之境遇。颔联写时势,承上“多难”二字。颈联写李公之归。落句上句点襄邓,下句以“送”字作收,余意亦复尤穷。此首前半写与李公平日交谊,后半写与李公别时情景,一气转折,章法浑成。[品]感慨。
湘中纪行十首 洞山阳
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桃园几家住,谁为扫荆扉。
送许拾遗还京
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一作岩)
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一作青)草路难通。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
赠别于(一作韦) 群投笔赴安西
风流一才子,经史仍满腹。心镜万象生,文锋众人服。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蹭蹬空数年,裴回冀微禄。朅来投笔砚,长揖谢亲族。且欲图变通,安能守拘束。本持乡曲誉,肯料泥涂辱。谁谓命迍邅,还令计反覆。西戎今未弭,胡骑屯山谷。坐恃龙豹韬,全轻蜂虿毒。拂衣从此去,拥传一何速。元帅许提携,他人伫瞻瞩。出门寡俦侣,矧乃无僮仆。黠虏时相逢,黄沙暮愁宿。萧条远回首,万里如在目。汉境天西穷,胡山海边绿。想闻羌笛处,泪尽关山曲。地阔鸟飞迟,风寒马毛缩。边愁殊浩荡,离思空断续。塞上归限赊,尊前别期促。知君志不小,一举凌鸿鹄。且愿乐从军,功名在殊俗。
鄂渚送池州程使君
萧萧五马动,欲别谢临川。落日芜湖色,空山梅冶烟。江湖通廨舍,楚老拜戈船。风化东南满,行舟来去传。
灞东晚晴简同行薛弃朱训
客心豁初霁,霁色暝玄灞。西向看夕阳,曈曈映桑柘。二贤诚逸足,千里陪征驾。古树枳道傍,人烟杜陵下。伊余在羁束,且复随造化。好道当有心,营生苦无暇。高贤幸兹偶,英达穷王霸。迢遰客王程,裴回主人夜。一薰知异质,片玉谁齐价。同结丘中缘,尘埃自兹谢。
浏览全部 543 首
送苏元藻
苏侯新拜外台官,目送扁舟杳霭间。我亦漫同千里月,天教饱看七州山。欲知此别无穷恨,政坐相逢一笑闲。携酒却来湖上寺,不堪重对小孱颜。
见别离者因赠之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晓发苏州逢故人
鸡鸣残月下金阊,白鹤孤栖城上霜。匹马萧萧衣后短,重关杳杳路初长。相逢屠狗皆亡虏,对泣南冠半故乡。回首东吴遗恨在,胥门犹自向江湘。
南乡子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其八 旅
江静晚烟浓。二十年来万事同。夜半酒醒人不觉,秋风。晓月当帘挂玉弓。不复旧时容。砚匣留尘尽日封。汉水楚云千万里,无穷。半在邯郸驿树中。
送李端公赴东都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声声令 舟泊故城县作
收将残照,衬作飞霞。征帆千尺向归鸦。思亲万里,望故苑,被云遮。听风外、城头鼓挝。身在异乡,为逐客,恨天涯。书行绿树罩黄沙。弹丸黑子,因战后,长荒葭。空留得、三两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