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①日长:春分之后,白昼渐长。《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慵困:懒散困乏。
【评解】
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南园美景如画,春色撩人。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词家之妙诀也。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 :芳春过半 ,踏青游赏,戏罢秋千。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 ,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
时节已近暮春 ,青梅结子 ,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
过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在极静之物境心境下。
“ 秋千 ”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不说人归,只说燕归 ,以燕衬 。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
菩萨蛮 其五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夜霜。
应天长
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南去棹,北飞雁,水阔山遥肠欲断。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
上行杯
落梅着雨消残粉, 云重烟轻寒食近。 罗幕遮香, 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 飞絮入檐春睡重。 梦里佳期, 只许庭花与月知。
鹊踏枝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消,看却春还去。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
酒泉子
庭树霜凋, 一夜愁人窗下睡。 绣帏风,兰烛焰,梦遥遥。 金笼鹦鹉怨长宵, 笼畔玉筝弦断。 陇头云,桃源路,两魂消。
应天长
石城花落江楼雨, 云隔长洲兰芷暮。 芳草岸,各烟雾, 谁在绿杨深处住? 旧游时事故, 岁晚离人何处? 杳杳兰舟西去, 魂归巫峡路。
浏览全部 150 首
蝶恋花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浣溪纱 春睡
草绿闲阶日自移。画梁泥冷燕归迟。恹恹春困解罗衣。枕面正随蝴蝶化,柳阴谁遣杜鹃啼。起来花影到帘帏。
清明郊外
桃叶青青杏子肥,清明雨后旧花稀。草翻蝴蝶日将晚,门掩鞦韆人未归。春艳浓堪烧美酒,湖光绿好染罗衣。柳条满插金车上,一路香尘去似飞。
宫词 其三十二
烟静云娇露已晞,昼长人困杏花时。鞦韆闲倚楼台看,尽日无风彩索垂。
清平乐 平遥道中
娇云弄暖。马上春衫换。不似去年正月半。人在画乌亭畔。垂杨巷陌人家。鞦韆红索低斜。全是清明风景,粉墙祇欠梨花。
浣溪沙 春游
草上铺烟绿共肥。融和天气踏青时。美人风里曳罗衣。柳岸燕飞溪水软,杏林莺语夕阳低。游情怎耐耐春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