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①日长:春分之后,白昼渐长。《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慵困:懒散困乏。
【评解】
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南园美景如画,春色撩人。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词家之妙诀也。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 :芳春过半 ,踏青游赏,戏罢秋千。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 ,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
时节已近暮春 ,青梅结子 ,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
过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在极静之物境心境下。
“ 秋千 ”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不说人归,只说燕归 ,以燕衬 。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
鹊踏枝
花外寒鸡天欲曙, 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 檐际高桐凝宿雾, 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 一向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 已知前事无寻处。
喜迁莺
宿莺啼,乡梦断, 春树晓朦胧。 残灯吹烬闭朱栊, 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 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花雨倚江楼, 波上木兰舟。
采桑子
中庭雨过春将尽, 片片花飞。 独折残枝, 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香暖珠帘卷, 双燕来归。 后约难期, 肯信韶华得几时。
忆江南
云岁迎春楼上月, 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 粉消香薄风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 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扬花阴, 空馀枕泪独伤心。
更漏子 其二
夜初长,人近别,梦觉一窗残月。鹦鹉卧,蟪蛄鸣,西风寒未成。红蜡烛,弹棋局,床上画屏山绿。褰绣幌,倚瑶琴,前欢泪滴襟。
抛毬乐 其六
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烧残红烛暮云合,飘尽碧梧金井寒。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
浏览全部 150 首
蝶恋花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浣溪纱 春睡
草绿闲阶日自移。画梁泥冷燕归迟。恹恹春困解罗衣。枕面正随蝴蝶化,柳阴谁遣杜鹃啼。起来花影到帘帏。
清明郊外
桃叶青青杏子肥,清明雨后旧花稀。草翻蝴蝶日将晚,门掩鞦韆人未归。春艳浓堪烧美酒,湖光绿好染罗衣。柳条满插金车上,一路香尘去似飞。
宫词 其三十二
烟静云娇露已晞,昼长人困杏花时。鞦韆闲倚楼台看,尽日无风彩索垂。
清平乐 平遥道中
娇云弄暖。马上春衫换。不似去年正月半。人在画乌亭畔。垂杨巷陌人家。鞦韆红索低斜。全是清明风景,粉墙祇欠梨花。
浣溪沙 春游
草上铺烟绿共肥。融和天气踏青时。美人风里曳罗衣。柳岸燕飞溪水软,杏林莺语夕阳低。游情怎耐耐春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