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鉴赏辞典》: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上元二年(761)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扬州),即兴写下此诗。
诗的语言如话,意境如画。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象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象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炼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何庆善)
钓滩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拟古十二首 其一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示金陵子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宣城青溪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荅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諠。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浏览全部 1118 首
调唐将军 其二
十万楼船下濑兵,已乾东海腊长鲸。如何戍角依然在,夜夜征夫向月明。
城东杂诗七首 其四
野水山花绕墓门,绿衣还见读书孙。生儿古有孙征虏,手挈江东定一分。
寄桐江隐者
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
喝马一枝花 送沈茶星宰来宾
片刻离亭宴。杯酒匆匆相劝。红鸯排小队、去如箭。一线雷江,渺渺签程远。山郭门开处,绣颊蛮装,笑迎榕叶岸。仙令骖鸾健。应载鲍姑为伴。邑庭判牍少、昼帘卷。乌榄阴中,听吉了、声声软。试拈新麝笔,把似画云山,写入琴边诗卷。
夜行
水响暗中听,孤帆夜不停。舟轻去飞鸟,镫闪似流萤。风静浪仍白,月明山更青。五更有凉意,秋色在疏星。
题周草窗江村小景扇面
飞鹭落凫渚,山花灿如绣。爱闲人不来,柴门掩春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