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寄李颐老
 
                    易说刊成未,心传自法云。寄声扬舶使,一力主斯文。
                  
答高耻堂计使招赏海棠
 
                    皇华相约醉崇台,正月海棠弥望开。万象呈春杯潋滟,千花炫夜烛萦回。雨余妃带华清沐,云幕仙从绛阙来。明岁公归对红药,吟成寄我馆蓬莱。
                  
示赵与槟弘毅章
 
                    天之苍苍,而在山中。大畜之象,验之于躬。六尺之微,万善毕丛。往行前言,浩浩无穷。一以贯之,何所不容。两间非大,此之谓弘。牝马之贞,行地无疆。古往今来,其道有常。是以资生,至哉化光。君子体之,六二直方。直内方外,何用不臧。守此之毅,贲育非刚。泗亭之参,以此任道。繇轲而后,孰其深造。濂洛儒先,知德之奥。非苟知之,亦免允蹈。兴夫请书,朝夕戴抱。懋哉懋哉,至于华皓。
                  
驿至得径坂讲席帛诗喜甚和韵且坚秋风武夷之约 其一
 
                    驿足归来以口陈,烂柯山色碧嶙峋。横经二月二十一,听讲三千三百人。圣者子孙皆在列,愚而夫妇也知津。衰翁首看法筵义,文与正蒙相比伦。
                  
遗徐端友寿母夫人
 
                    望东云兮怀玉,产二英兮鸑鷟。持荣名兮寿亲,颂大椿兮对菊。餐初英兮慕屈子之菲菲,饮寒潭兮陋胡广之碌碌。我敬爱之,勉以猗绿。垂芳兮无穷,介母兮多福。
                  
送眉山孙梦得从饶伯舆李纯父学
 
                    景山书来说蜀珍,与吾气象清而真。束书亟归侍温凊,力祈朴学为是正。程文不过工进取,何若杜门诵论语。一言可以行终身,世间至乐惟求仁。弋阳余干相望尔,紫阳的传伯舆是。同志更有李纯父,劲节清名照今古。为我问讯出此诗,子亲炙之有余师。
                  
              浏览全部 151 首
            
和卓省元韵(琮)
  
                    六十堂堂一讲师,平生矻矻鬓成丝。紫阳道坦行来熟,洛水源深向上窥。身岂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谁。旁人莫笑饥肠苦,回颊甘香胜似饴。
                  
咏怀诗十首 其十
  
                    我闻安养国,贤圣俱栖迟。讲堂极壮丽,行树相因依。湛湛七宝池,矫矫珍禽飞。金绳界道明,天乐随风移。衣食应念至,不假人力为。文殊既戾止,慈氏亦来仪。长揖三界苦,永绝四流悲。逝辞五浊世,金手引同归。
                  
和曾少卿婺学建稽古阁三贤堂
  
                    君侯敏手镇星城,杰阁巍堂指日成。经籍大恢新教化,英贤重振旧声名。势雄三洞双溪境,义动千秋万古情。一唯家传人共仰,盍将此道觉诸生。
                  
夜坐
  
                    香篆烟销夜气清,篝灯开卷遣閒情。半窗月落梅无影,三径风来竹有声。乐道何须图富贵,读书元不为功名。白云满榻便高卧,攲枕诗成梦不成。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栽。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代友人送于彦明之鄞
  
                    诗舸几时发,秋风海水腥。云分雁宕路,江绕蛣䗁亭。大府文星聚,名山僧气灵。凭君道问讯,无恙读书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