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乐府曲辞
序:开元二十六(开元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一作雪,一作徒)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评析

《批点唐诗正声》:

长篇滚滚,句虽佳,然皆有序,若得虚字斡旋影响,方得入妙。

《唐诗广选》:

蒋仲舒曰:“少妇”以后,又是一番断肠情况。

《唐风定》:

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

《唐诗评选》:

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少妇”、“征人”一联,倒一语乃是征人想他如此,联上“应”字神理不爽。结句亦苦平淡,然如一匹衣着,宁令稍薄,不容有颣。

《唐诗快》:

此是歌行本色。

《围炉诗话》:

诗之繁于词者,七占、五排也。五排有间架,意易见;七古之顺叙者亦然。达夫此篇,纵横出没如云中龙,不以古文四宾主法制之,意难见也。四宾主法者,一主中主,如一家惟一主翁也;二主中宾,如主翁之妻妾儿孙奴婢,即主翁之分身以主内事者也;三宾中主,如主翁之朋友亲戚,任主翁之外事者也;四宾中宾,如朋友之朋友,与主翁无涉者也。于四者中除却宾中宾,而主中主亦只一见,惟以宾中主勾动主中宾而成文章,八大家无不然也。《燕歌行》之主中主,在忆将军李牧善养士而能破敌。于达夫时,必有不恤士卒之边将,故作此诗。而主中宾,则“壮土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四语是也。其余皆是宾中主。自“汉家烟尘”至“未解围”,言出师遇敌也。此下理当接以“边庭”云云,但径直无味,故横间以“少妇”、“征人”四语。“君不见”云云,乃出正意以结之也。文章出正面,若以此意行文,须叙李牧善养士、能破敌之功烈,以激励此边将;诗用兴比出侧面,故止举“李将军”,使人深求而得,故曰:“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也。

《唐贤三昧集笺注》:

句中含双单字,此七古造句之要诀,盖如此则顿跌多姿,而不伤于虚弱,杜工部《渼陂行》多用此句法。转韵亦用对法。

《唐诗别裁》:

七言古中时带整句,局势方不散漫。若李、杜风雨分飞,龟龙百变,又不可以一格论。

《网师园唐诗笺》:

沉痛语不堪多读。

《唐百家诗选》:

赵熙批:常侍第一大篇,与东川“白日登山望烽火”首非但声情高壮,其于守圭有微词,盖于国史相表里也。

《昭昧詹言》:

“汉家”四句起,“摐金”句接“山川”句换,“大漠”句换,“铁衣”句转,收指李牧以讽。

《唐宋诗举要》:

(《旧唐书·张守圭传》)曰:“二十六年,守圭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假以守圭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邀叛奚余众于湟水之北,初胜后败。守圭隐其败状而妄奏克捷之功,事颇泄”云云。达夫此诗,盖隐剌之也。吴曰:二句最为沉至(“战士军前”一联下)。此殆刺妄奏克捷之事(“死节从来”句下)。

高适的其他作品
相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