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适绝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即此诗结意。
《唐诗直解》:只将“啼鸟”、“春风”、“柳城”、“沙岸”写出别意,自觉黯然。
《唐诗镜》:语致流利,三、四托情亦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活如生龙,工如列纹,情款备至。
《唐风定》:三诗:按指本诗与《东平别前卫县李采少府》、《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结法相似,跌荡开爽,不为法度所局。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此是唐人四句分承法。(前四句下)
《唐诗摘钞》:行者与己分深,自当为留连惜别之语;若与己分浅,只是送其就道便歇。如前李少府是分深者,此韦司士是分浅者,二诗下语分数自是不同。今人送行诗大都溷溷而已。
《增订唐诗摘钞》:起联用事太多,故次联以淡语间之,其气方不滞。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首句七字,字字快心;次句七字,字字败兴。三承一,四承二,一顿一宕,多少风致!五六指其所往之处,七八聊以慰之,玩此诗语意,先生与司士当是初次相识,而司士之为人足以动人爱慕,又可知也。
《唐律偶评》:三、四正怨其轻同调而急干谒。落句却反嘱以“莫怨”,所谓绞而婉也。
《唐诗笺要》:起手捉定“夜别”、情景都到。中联卓然名句,不亚云卿。
《唐贤三昧集笺注》:起手不平,也不生。盛唐高调(中四句下)。收亦尽熟,尚不至滑。
《唐诗别裁》:以上(按指本诗与《东平别前卫县李采少府》)皆近酬应诗,因神韵使人不觉,知近体责神韵也。
《唐诗笺注》:“残月雁归”有此意。
《唐诗选胜直解》:首二句将送别之事虚虚笼起,张灯置酒何事,残月雁声何情?二联用“只言”、“无那”二虚字相接,求侣难为别矣。
《昭昧詹言》:起二句叙“夜”、为“别”字传神,亦用攒字设色。三句垫,四句点“别”,五、六别后情事,收世情而已。
《批唐贤三昧集》:音韵铿然。
部落曲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别韦兵曹
离别长千里,相逢数十年。此心应不变,他事已徒然。惆怅春光里,蹉跎柳色前。逢时当自取,看尔欲先鞭。
杂曲歌辞 行路难二首 其一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子孙成行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自矜一身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愁苦。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宋中遇陈二(一作兼)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如何守苦节,独此无良媒。离别十年外,飘飖千里来。安知罢官后,惟见柴门开。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伊昔(一作宁敢)望霄汉,于今倦蒿莱(一作终然俟尘埃)。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
宓公琴台诗三首 其二
邦伯感遗事,慨然建琴堂。乃知静者心,千载犹相望。入室想其人,出门何茫茫。唯见白云合,东临邹鲁乡。
送郑侍御谪闽中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浏览全部 267 首
送林一归山中
楝花雨里醉逢迎,南国看山又送行。求侣暗惊春草色,还家愁逐暮江声。残阳向野闻边笛,远树登楼见海城。谁念长沙迁谪久,懒从季主问君平。
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乌夜啼赠友人别
华灯张筵促弦急,隔帘霜落风吹入。琴中弹得乌夜啼,啼声夜寒高复低。林乌何来飞拨剌,夜半哑哑声不歇。姑苏城上拂黄云,铜雀枝边绕明月。月行渐远声渐稀,扬彩各自东西飞。东边日中有伴侣,看汝飞鸣日边去。
题梁董教岁寒亭
君家结亭乐幽栖,佳树阴阴唯鸟啼。横经不知白日转,搴帏坐见青山低。城南城北春风满,陌上春容正堪玩。白马朝穿桃李蹊,朱轮夜过金张馆。臈月寒天雪更深,看君亭上独行吟。眼前草木俱摇落,知尔青青松柏心。
送林洙之徽州省亲
去年沙头柳堪折,与尔严君惜离别。今岁沙头复送君,柳条拂面花如雪。新安今去问平安,莫叹严君尚冷官。胡瑗由来布衣士,郑虔不厌坐毡寒。看君亦是奇男子,白面疏眉有如此。怀里琅玕人未知,手中结绿谁堪比。别后秋风归未归,他乡应复念慈闱。经过莫上滕王阁,辛苦须缝莱子衣。
留别孝常
枫林寂寂水边村,雁子啼时归故园。舟楫暂移秋色里,郡城遥望夕岚昏。情知远道难离别,心喜高堂得凊温。草阁无为掩扉卧,新诗还待故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