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载酒园诗话又编》:初读李端集,苦于平熟,遇其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如“月落星稀天欲明……”何其多姿也!
《唐诗鉴赏辞典》:这首诗,明白晓畅,诗人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含蓄细腻,楚楚动人,令人读了之后,自然对她产生深厚的同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起笔描绘了黎明前寥廓空寂的天宇,这里全诗的背景。随后,诗笔从室外转向室内,描绘了另一番景象:“孤灯未灭梦难成。”天已将明,孤灯闪烁,诗中女主人公仍在那儿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她有什么心事?这里已经产生一个悬念。可是,作者似乎并不急于解决这个悬念,而是把笔墨继续集中在那位少妇身上:“披衣更向门前望”。这神情就更奇怪了。她在等待什么?要去看什么?悬念进一步加深。“不忿朝来鹊喜声!”啊,原来是黎明时分那声声悦耳动听的喜鹊鸣叫,把她引到门前去的。“乾鹊噪,行人至。”这不明明预兆着日夜思念的“行人”──出了远门的丈夫马上要回来吗?所以她忙不迭地跑到门前去了。可是,门外只有车尘马迹、稀稀落落的行人,哪里有丈夫的影儿!她伤心透了:一方面是由于失望;另方面她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忿”(即不满、恼恨)二字,正传达出少妇由惊喜陡转忧伤的心情。
喜鹊是无辜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责怪女主人公无知、任性。长夜漫漫,孤灯独对,该是什么滋味!“不忿朝来鹊喜声!”这不仅是对一只鸟儿的恼恨,这里凝聚着的是对丈夫痴恋的深情、多年来独守空房的痛苦以及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无望的怨叹。
这首诗末一句写得特别出色。它不仅带着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在简洁明快中包容着丰富的情韵。诗人作了十分精炼的概括,把少妇起床和后来恼恨的原因都略去不提,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诗意就变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了。
(周锡)
送张少府赴夏县
虽为州县职,还欲抱琴过。树古闻风早,山枯见雪多。鸡声连绛市,马色傍黄河。太守新临郡,还逢五裤歌。
赠故将军
平生在边日,鞍马若星流。独出间千里,相知满九州。恃功凌主将,作气见王侯。谁道廉颇老,犹能报远雠。
寄畅当
麦秀草芊芊,幽人好昼眠。云霞生岭上,猿鸟下床前。颜子方敦行,支郎久住禅。中林轻暂别,约略已经年。
送单少府赴扶风
少年趋盛府,颜色比花枝。范匄非童子,杨修岂小儿。 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此去云霄近,看君逸足驰。
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
郗超本绝伦,得意在芳春。勋业耿家盛,风流荀氏均。声名金作赋,白皙玉为身。敛笏辞天子,乘龟从丈人。度关行且猎,鞍马何躞蹀。猿啸暮应愁,湖流春好涉。浔阳水分送,于越山相接。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逢风燕不定,值石波先叠。楼见远公庐,船经徐稚业。邑人多秉笔,州吏亦负笈。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楫。唯我有荆扉,无成未得归。见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晚秋旅舍寄苗员外
争途苦不前,贫病遂连牵。向暮同行客,当秋独长年。晚花唯有菊,寒叶已无蝉。吏部逢今日,还应瓮下眠。
浏览全部 284 首
有期不至
银烛清尊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 月落星稀竟不来,烟柳胧朣鹊飞去。
邵伯道中 其一
一声欸乃客惊眠,月落星稀欲曙天。曲曲碧波飞白鹭,片帆剪破半湖烟。
采桑 自度曲 不寐
淡月明。孤灯背。梦难成。暗啮鸳鸯被。
菩萨蛮 露筋祠 其五 有寄
抛侬几尺烟波路。断桥难断魂来去。何处望全迷。西陵更向西。欲知情郑重。验取宵来梦。可耐不成眠。乌啼又曙天。
星节前戏成
依稀桥鹊布银潢,又见天孙作妇忙。已向烟萝深遁迹,不烦云锦粲成章。追思高会饮传烛,徒得清眠梦熟粱。却喜连朝天沛泽,应为月姊酿秋芳。
次韵和石末公悲红树二首 其二
霜与秋林作锦帏,一朝霜重却全稀。坐看绝艳成尘土,应悟浮华是祸机。惊鹊月明难自定,穷猿岁暮欲何归。犹怜有客期欢赏,太息斯须志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