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归折衷》:唐云:翻弄在“欲”、“误”二字。吴敬夫云:用事非诗家所贵,似此脱化乃佳。
《唐诗别裁》:吴绥盾谓因病致妍,故佳。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能曲写女儿心事:银筝玉手,相映生辉,尚恐未当周郎之意,乃误拂冰弦,以期一顾。……希宠取怜,大率类此,不独因病致妍以贡媚也。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唐诗鉴赏辞典》: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即今称“古筝”。“鸣筝”谓弹奏筝曲。题一作“听筝”,则谓听奏筝有感,就听者立题。从诗意看,以作“鸣筝”为有味。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前二句写弹筝美人坐在华美的房舍前,拨弄筝弦,优美的乐声从弦轴里传送出来。“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素手”表明弹筝者是女子。后二句即写鸣筝女故意弹错以博取青睐。“周郎”指三国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他又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见《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这里以“周郎”比喻弹筝女子属意的知音者。“时时”是强调她一再出错,显出故意撩拨的情态,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而在其他。
清人徐增分析这诗说:“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称李端)何故知得恁细。”(《而庵说唐诗》)其见解相当精辟。
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象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倪其心)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横吹曲辞 关山月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祗应城影外,万里共如霜。
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
闻有华阳客,儒裳谒紫微。旧山连药卖,孤鹤带云归。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还乡见鸥鸟,应愧背船飞。
长安书事寄卢纶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残愁犹满貌,余泪可沾襟。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终期入灵洞,相与鍊黄金。
送张少府赴夏县
虽为州县职,还欲抱琴过。树古闻风早,山枯见雪多。鸡声连绛市,马色傍黄河。太守新临郡,还逢五裤歌。
暮春寻终南柳处士
庞眉一居士,鹑服隐尧时。种豆初成亩,还丹旧日师。入溪花径远,向岭鸟行迟。紫葛垂苔壁,青菰映柳丝。偶来尘外事,暂与素心期。终恨游春宫,同为岁月悲。
浏览全部 284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