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

五言律诗
题注: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①,疏凿(一作流落)控三巴。

评析

《瀛奎律髓》:

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二诗(《禹庙》、《重过昭陵》)盖绝唱也。

《唐诗品汇》:

孙莘老云:“橘柚锡贡”、“驱龙蛇”,皆禹之事。公因见此有感也。刘云:皆本色语,暗用(“荒庭”二句下)。刘芷堂光庭云:尝侍须溪先生,论及禹庙诗,至结语,先生云:此言禹功疏凿,自三巴而始。禹庙在上流,故控持也。言三巴皆控持于此。“早知”,言其气力之威壮也。

《诗薮》: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杜用事入化处。然不作用事看,则古庙之荒凉,画壁之飞动,亦更无人可著语。此老杜千古绝技,未易追也。

《唐诗直解》:

意气荒愁,结追念禹功得体。

《唐诗归》:

谭云:“声走”妙!钟云:蜂声曰“游”,江声曰“走”,痴人前说不得(“江声”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赵云龙曰:古意宛然。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三、四孙莘老以为关合禹事,确有此意,而《诗话》不取。盖务欲翻案,不顾是非,乃宋人之通病。末二句语意未详。无名氏(甲):《禹贡》有橘柚之包,治水远龙蛇之害,妙对;而又出之无意之间,故为神笔。

《杜诗详注》:

四十字中,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局法谨严,气象宏壮,是大手笔。

《唐宋诗醇》:

龙蛇橘柚、宋人亦知其用本事,不知其妙在无迹,极镜花水月之趣,学者悟此,乃得使事三昧法。

《唐诗近体》:

“龙蛇”、“橘柚”,点染禹事,妙在无迹,极镜花水月之趣。

《杜诗镜铨》:

王阮亭曰:写得神灵飒然,笔墨之妙。

《杜诗话》:

庙观诗以“禹庙”为第一。略用“橘柚”、“龙蛇”贴禹事,遂觉江声云气中,如对黻冕,来临一代王者。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曰:三、四“垂”、“画”二眼字,自道现成,自然老。五、六作意奇动,警句无多。结意是谓“三巴”应有禹庙,语更苍错。评:六句“走”字险,人不敢道,翻成奇警之句。

《增订唐诗摘钞》:

中四句法本同,但一联顺说,一联逆说,便不犯复。

《札朴》:

杜《禹庙诗》:“古屋画龙蛇”,又云:“云气生虚壁”,嫌其重复。《文苑英华》本乃是“云气嘘青壁”。……杜以“云气”、“青壁”赋山,“江声”、“白沙”赋水,皆庙外景物,与庙壁尤涉。结句“疏凿”二字,双承山水。

《唐诗矩》:

尾联寓意格。次句不遽入禹庙景事,如此开法,人不能知;如此对法,人更不能知。“橘柚”字出《禹贡》,“龙蛇”字出《孟子》,暗用禹事,极其浑言不尽意(尾联句下)。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走”字写江声神动(“江声”句下)。唐云:即所闻以想其凿(末句下)。

《唐宋诗举要》:

妙只在写景,有意无意 “荒庭”二句下)。 范曰:结二句点禹事,言功在万古,所以有此庙耳(“早知”二句下)。

《诗境浅说》:

孙莘老谓此二句点染禹事,说固有征。但少陵因禹庙所见,适与古合,遂运化入诗,乃其能事。若未栽橘柚,未绘龙蛇,决不因用禹事而虚构此景,与《秦州杂诗》“鱼龙”、“鸟鼠”相类。学诗运用占事,此为法。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1)禹庙:夏大禹之庙。故址在四川省忠县。(2)虚壁:石壁经禹疏凿开断之处。(3)四载:传说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即: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樏(樏,登山的用具),泥行乘橇,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翘,人由一脚,踏橇而行泥上。(4)三巴:指巴都(今四川巴县以东至忠县)、巴东(今四川云阳、奉节县等地)、巴西(今四川阆中县)。此处代指整个长江流域地区。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