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苕溪渔隐丛话》: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云:“暮春三月巫峡长……虚无只少对潇湘。”韦应物云:“与君十五侍皇闱……一杯成喜亦成悲。”此二诗起头用平声,故第三句亦用平声:凡此皆律诗之变体,学者不可不知。
《瀛奎律髓》:三、四必先得之句。其体又自不同,亦是一法。
《唐诗镜》:后四语似楚歌、越吟,当是遣愁漫兴所为。
《杜臆》:此亦西阁之作。淋漓生动,不烦绳削。燕子营巢,泥欲其湿,而莺则愁湿,各适其性。帘前图画,补以潇湘,妙于取景,见此公胸中造化。尾句一则为思下荆南而及之。
《唐诗评选》:纯净,好节奏。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此(按指方回之评)总以后人装头缀尾之法揣量古人。纪昀:此篇人所熟颂,然实未佳。何义门:妙在一气。许印芳:前三联不粘。三、四实佳,(纪昀)此评太刻。起句是拗调,余皆平调。
《杜诗说》:起句稍拗。中二联亦失粘。对法更不衫不履。然其写景之妙,可作暮春山居图看。
《读杜心解》:通写郁蒸得雨之景。“翻回去”,雨中栖止不定也。“不妨”对“回去”不作虚用,身虽“湿”而“不妨”其所事也。……结即前篇(《暮春》)“潇湘洞庭虚映空”意,恨不即为峡外游也。
热三首 其三
朱李沈不冷,彫胡炊屡新。将衰骨尽痛,被褐味空频。歘翕炎蒸景,飘飖征戍人。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
散愁二首 其二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杂曲歌辞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一作画)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㔩叶垂鬓唇。背(一作身)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别蔡十四著作
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安知蔡夫子,高义迈等伦。献书谒皇帝,志已清风尘。流涕洒丹极,万乘为酸辛。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使蜀见知己,别颜始一伸。主人薨城府(谓严武),扶榇归咸秦。巴道此相逢,会我病江滨。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我虽消渴甚,敢望帝力勤。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积水架三峡,浮龙倚长津。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鞍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穷谷无粟帛,使者来相因。若凭南辕吏,书札到天垠。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 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 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 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 泓下亦龙吟。
送翰林张司马 南海勒碑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浏览全部 1586 首
春来
客愁拟向春来减,春到愁翻倍旧时。走马已无年少乐,听莺空有故园思。日光皛皛浓熏草,风力扬扬缓堕丝。辟历沟南酒家路,共谁来往问花枝。
暮春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闇,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渔村夕照 渔村夕照 其五 洞庭秋月
天水本自空,圆月况秋映。皛皛起霜色,千里一悬镜。
吴君家黄山中即其地别号凤源于是尤子求写图赠之而予系以诗
黄山七十二峰色,中有一峰成凤皇。皛皛飞泉出丹穴,雍雍中石谐清商。苍梧翠竹结终好,五彩九苞谁为藏。长离写图鹓雏咏,好逐虞帝栖阿房。
随使赴俄车过贝加尔湖作 其一
诗人每恨豪情少,跃马冰天快一临。皛皛玉田三万顷,雪花如掌动孤吟。
秋思十首 其五
秋云澹无依,皛皛映寒日。卷舒谁使之,聚散在倏忽。出岫本无心,行空宁有质(左选作踬)。功成归何方,妙用藏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