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瀛奎律髓》:慷慨悲怨,自是一种风味。李太白谓“江城五月落梅花”,此亦以指《杨柳》,盖笛中有此二曲也。
《唐诗训解》:出“风月”二字,分应首句。见其声能断肠,应第二句。“愁中”字亦与“断肠”相应。
《杜臆》:何大复云:“此诗起结皆可作唐人绝唱,而末出一联其可恨。”余谓引刘琨、马援事以形容其声之悲,有何可恨?且使事融洽,妙甚。三、四顶“风月”来,五、六顶“断肠”来。束语说到自家;而“杨柳摇落”亦根“秋风”,“愁中”亦根“断肠”,此章乃诗律之最细者。
《瀛奎律髓汇评》:查慎行:五、六虚处传神。纪昀云:“风”、“月”分承,法本云卿《龙池》篇。五、六妙切时事,不比“昆体”之排比故实。纯以风调胜,在杜集又是一格,故前人疑非杜公作。许印芳:“风”“月”分承,不为复。“山”字、“中”字俱犯复。
《杜诗详注》:蒋一梅曰:绝大手笔,声律极细,然有对意不对词、对词不对意者。
《围炉诗话》:少陵七律,有一气直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者;又有前六句皆是兴,末二句方是赋,如《吹笛》诗,通篇正意只在“故园愁”三字耳。说者谓首句“风月”二字立眼目,次联应之,名为“二字格”,盲矣!“风月”是笛上之宾,于怀乡主意隔两层也。
《唐宋诗醇》:吞吐含芳,安详合度,极顿挫之妙,而高雅绝人。明人何景明七律全本此种,千载而下,固有合续弦胶者也。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浚)云:句句凄远,咏物绝唱。
《读杜心解》:三、四,分承风月,以申“巧作”……五、六,用古而印合寇乱,而“北走”、“南征”,又即“断肠”之一证也。七、八,翻古而感切家乡,而“摇落”、“尽生”,却与“秋”字为呼应也。句句咏物,笔笔写意,格法又出一奇。“却尽生”似拙。
《杜诗镜铨》:此诗句句咏物,笔笔写意,用巧而不觉,斯为大家。
《杜诗集评》:李因笃云:气机流利,声韵壮凉,末二句更自悠然。吴农祥云:时有拙处,不碍大体。
怀锦水居止二首 其二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有客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一作莫)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其四
童儿汲井华,惯捷瓶上手。沾洒不濡地,埽除似无帚。明(一作晨)霞烂复阁,霁雾搴高牖。侧塞被径花,飘飖委墀柳。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晤语契深心,那能总钳口。奉辞还杖策,暂别终回首。泱泱(一作浃浃)泥污人,听听国多狗。既未免羁绊,时来憩奔走。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
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一作木落)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示獠奴阿段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郡人入夜争余沥,竖(一作稚)子寻源独不闻。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浏览全部 1586 首
冬日杂咏,集杜
四海十年不解兵,人今罢病虎纵横。思家步月清宵立,月傍关山几处明?
吹笛
横笛高城弄晚飔,碧空如水雁来时。关山月落肠应断,楼阁秋生响易悲。杨柳天边浑折尽,梅花江畔故开迟。武陵回首南征路,一曲那堪马上吹。
听笛歌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巾秋
玉宇秋中月正明,好天良夕祇伤情。谁家庭院开樽俎,几处关山照甲兵。白发余光聊自惜,黄河倒影几时清。胡床好尽南楼兴,莫向西风动笛声。
米仲诏斋中观剧与辰叟赋
小名应是唤盈盈,声态偏能想性情。低度静闻梁上响,步虚小试掌中轻。翻嫌杂和吹弹寂,别见余姿顾盼生。不是今宵消不得,花醒人醉月清清。
长安行寄人
长安客子伤春情,出门愁听朝啼莺。关山作客胡不去,梅柳向人春又生。江头萝荔怀楚佩,席上夔龙愁汉缨。胡马至今日夜急,塞鸿何事东南征。人生去住不得意,愧尔山中餐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