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冯舒:句句是泪,不是哭。冯班:平叙八句,律诗变体。
《唐诗贯珠》:起二句总说世间堕泪不休之人,下四句道古来滴泪之事,是由虚时实之法。结归到作者见在实事,谓终于青袍流落长安矣。
《李义山诗解》:此诗是欲发己意,而假事为辞以成篇者也。其本旨全在结局……以诗论,则由虚而实;以情论,则由浅而深。结言凡此皆可悲可涕之处,然终不若灞水桥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抱穷途之恨为尤甚也。
《玉溪生诗意》:平列六句,以二句结,七律原有此格,非玉溪创调。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此篇全用兴体,至结处一点正义便住。不知者以为咏物,则通章赋体,失作者之苦心矣。八句凡七种泪,只结句一泪为切肤之痛。
《唐体余编》:六句实赋,似是正面,结句一笔翻落,化实为虚,局法奇甚。
《唐诗别裁》:以古人之泪形送别之泪,主意转在一结。
《山满楼笺注唐人七言律》:一二先虚写,一是宫娥,二是思妇。此二种人,最善于泪,故用以发端。中二联,皆泪之典故,然各有不同;三四是为人而泪者;五六是为己而泪者;送终感恩,悲穷叹遇,尽于此矣。七八再虚写天下之泪,无有多于送别;而送别之泪,无有多于灞桥:故用以收煞。
《唐贤清雅集》:昔人谓句句是泪不是哭,信然!愚谓前半犹人所知,后半放笔言之,末仍说出自己心事,方不是空空咏泪。诗骨在此,须细看“朱抵”二字。
《玉溪生诗集笺注》:香山《中秋月》已有作法,此则尤变化矣。
《诗境浅说》:诗题只一“泪”字,而实为送别而作。其本意于末句见之,前六句列举古人挥泪之由,句各一事,不相连续,而结句以“未抵”二字结束全篇:七律中创格也。首二句以韵语而作对语,一言宫怨之泪,一言离人之泪。三句言抚湘江之斑竹,思故君之泪也。四句言读岘首之残碑,怀遗爱之泪也。五六句言白草黄云,送明妃之远嫁;名姬骏马,悲项羽之夭亡:家国苍凉,同声一恸,儿女英雄之泪也。末句言灞桥送别,挥手沾巾,纵聚千古伤心人之泪,未抵青袍之湿透。五溪所送者何人?乃悲深若是耶!
题郑大有隐居
结构何峰是,喧闲此地分。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堰卧蛟螭室,希夷鸟兽群。近知西岭上,玉管有时闻。
垂柳
垂柳碧鬅茸,楼昏雨带容。思量成夜梦,束久废春慵。梳洗凭张敞,乘骑笑稚恭。碧虚随转笠,红烛近高舂。怨目明秋水,愁眉淡远峰。小阑花尽蝶,静院醉醒蛩。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宝奁抛掷久,一任景阳钟。
楚泽
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乾。集鸟翻渔艇,残虹拂马鞍。刘桢元抱病,虞寄数辞官。白袷经年卷,西来及早寒。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其一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河阳诗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龙头泻酒客寿杯,主人浅矢红玫瑰。梓泽东来七十里,长沟复堑埋云子。可惜秋眸一脔光,汉陵走马黄尘起。南浦老鱼腥古涎,真珠密字芙蓉篇。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自去抛凉天。忆得蛟丝裁小卓,蛱蝶飞回木绵薄。绿绣笙囊不见人,一口红霞夜深嚼。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绵纸。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堤南渴雁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晓帘串断蜻蜓翼,罗屏但有空青色。玉湾不钓三千年,莲房暗被蛟龙惜。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不知桂树在何处,仙人不下双金茎。百尺相风插重屋,侧近嫣红伴柔绿。百劳不识对月郎,湘竹千条为一束。
晓起
拟杯当晓起,呵镜可微寒。隔箔山樱熟,褰帷桂烛残。书长为报晚,梦好更寻难。影响输双蝶,偏过旧畹兰。
浏览全部 642 首
无题集玉溪生诗十九首 其一十八
卧来无睡欲如何,一夜芙蓉红泪多。欲织相思花寄远,空闻子夜鬼悲歌。已悲节物同塞雁,未抵青袍送玉珂。却忆短亭回首处,风光今日两蹉跎。
鹧鸪天 泪
碎似真珠颗颗停。清如秋露脸边倾。洒时点画湘江竹,感处曾摧数里城。思薄幸,忆多情。玉纤弹处暗销魂。有时看了鲛绡上,无限新痕压旧痕。
湘江送客
湘江秋色湛如冰,楚客离怀暮不胜。千里碧云闻塞雁,几程青草见巴陵。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鹦鹉洲边若回首,为思前事一扪膺。
新亭
独上新亭怨不胜,荒城摇落暮烟凝。翠筠无限悲湘水,玉碗空闻泣茂陵。秋馆树寒风战叶,夜楼人散雨飘灯。紫台路远关山隔,回首阴云几万层。
长沙客中
楚泽惟闻兰芷馥,千秋词赋尚铿铿。峰回岳麓浮佳气,水到湘江出怨声。已见郢中歌白雪,还期宣室问苍生。魂销残夜霜天月,恍有凌波鼓瑟行。
送李用和之常熟知州
落日孤城近海边,川流九道直如弦。朱幡到邑歌来暮,玉帐论兵思去年。楚水南回多贾舶,虞山西望少人烟。从来惠化同甘雨,还使残民得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