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盂鼎铭拓本为伯寅侍郎赋 其二
所贵金石文,为可证故书。佚事或创获,小学犹其余。兹鼎郑重言,宗周王命盂。锡以鬯一卣,黻冕车旗俱。邦司四百人,仆驭至庶夫。是当为重臣,何以名泯如。成王廿三祀,警酒资吁谟。初疑武之穆,盂本可通邘。然此述王命,岂容以国呼。又疑盂于借,唐叔字子于。然曰祖南公,世系难强诬。班表有邗叔,时地亦未殊。其人又无考,傅会滋成愚。祝雍与陶叔,一例同嗟吁。仰屋徒自笑,秋风在庭梧。
雨夜戏效义山无题 其一
画帘疏雨隔微尘,独夜房栊易怆神。淡墨罗巾镫畔字,小风铃佩梦中人。难销碧玉当年恨,留得文箫旧日贫。除却小敷山下路,天涯何处更寻春。
村居杂感 其二
桂岭千盘毒雾多,养痈从此溃山河。岂真小丑关妖谶,谁使中军祇雅歌。宗泽尚存宁至是,重湘虽险待如何。督师忍召乡邦祸,身后还应誓枕戈。
柯山红树行
故人家在柯山曲,门外溪流转寒绿。板桥一抹长林西,尽日烟霞看不足。山深几日生秋风,树色尽作胭脂红。斜阳隔山渲金碧,画屏惨淡开天工。平昔看山爱秋晏,写入吴纨白团扇。画中佳赏谁最同,浊酒扁舟载王翰。寻君摇指松扉开,破帽风前笑相见。第五桥边诗思多,林阴席地共婆娑。年年好景常如此,放眼湖山一醉歌。远水遥山入秋暮,多少征途此中去。渔舍多依薜荔湾,估船偏问鸳鸯渡。王郎去客嵩汝间,余亦劳劳别故山。江路雁来知有梦,白云秋尽几时还。燕云越树动成忆,把臂王郎忽长别。黄沙落叶满长安,寒日萧萧素车出。著屐平生定几回,遗诗读罢更堪哀。分明洛水疲驴道,曾得家山一面来。遥怜瘦沈依山住,红到山中几千树。已是题诗失酒徒,扇底风光更何处。何日僧庐返病身,绿萝禅榻结比邻。西头更触浮生恸,满目山阳笛里人。
夜过皖城作
天涯倦鸟几时还,千里江程未得闲。瓶里茶香秋浦水,枕边镫影皖公山。烽烟淮甸犹传檄,鼓角严城早掩关。为想十年征战苦,至今猿鹤怨刀环。
传镫寺观章皇御绘宏觉禅师像敬赋
开国当年气象新,补天笔落自通神。鸠摩合为真王出,俯视凌烟阁上人。
浏览全部 50 首
次韵
生民日日叹零丁,惟听中朝说太平。 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 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 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闲草不胜情。
甲午七月感事六首 其五
腰佩金鱼曳玉珂,平章国事问如何。孤军海外争生死,宰相堂前自啸歌。郑重北门无管钥,乱离东海起干戈。上方有剑无人请,怅望江南明月多。
龙君扬赴永安赋别二首
迢递边夷戍,悲酸绝海行。百忧缘国事,一哭岂私情。积气寒相结,江声夕未平。离鸿何意识,哀怨向人鸣。功罪宁论实,驰驱只自伤。一身酬谤牍,九死列戎行。海树交吹瘴,蛮花不受霜。长城谁可倚,今日尔投荒。
过徐君墓诗
延陵上国返,枉道访徐公。死生命忽异,欢娱意不同。始往邙山北,聊践平陵东。徒解千金剑,终恨九泉空。日尽荒郊外,烟生松柏中。何言愁寂寞,日暮白杨风。
苦调
阴闇必有鬼,高明者惟天。鉴应未始忽,冥理有后先。奸凶喜欺罔,放意快目前。虎狼嚼生人,自适甘且鲜。烈士共剑起,忿发如危弦。人理已不胜,神报岂泯然。惊呼彻上帝,洒血透九泉。扪舌不敢语,咄咄徒自怜。
郭泰
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如何下士惊相慕,只仿先生折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