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将去归顺和乐天杭州二诗 其一
除官去未闲,且复三月留。喜与吏役疏,日共诸生游。城西有古洞,廨东有新楼。晴昼及月夕,觞咏无时休。柰当岁试期,诸生趋邕州。纷去如落叶,始觉孤树秋。独有童氏子,经通行且修。能来同我居,对床置衾裯。夜半读《楚骚》,镫闇风飕飕。因与论今古,掩卷涕泗流。颇忆韩子语,君其张生俦。共言无倦听,晨坐尽更筹。边隅得此士,宁复嗟夷犹。诗成寄诸生,底用商声讴。
修堠谣
始安江岸侧,有妇行随夫。担持畚与锸,一身多泥涂。我行时借问,夫言妇已叹。烽堠设何为,使我连村困。前夜吏到舍,叱喝府帖下。一丁出百砖,十户供万瓦。典尽儿女衣,稍具砖瓦资。更驱自转运,营造不待时。嗟我生为农,舍业从墁工。田秧虽得插,废弃如枯葑。秧枯即绝食,饿死行可必。谁言兵卫民,我死彼却逸。瘦妻何挛挛,甘与同罹患。犹胜有独在,忍饿为寡鳏。此邦虽边鄙,同是天赤子。乐岁有灾凶,皇天那知此。国家久承平,军剧岂宜轻。愿告守土吏,勿使民恨兵。
归顺书感
喧喧拥鼓吹,簇簇森列驺。仪卫一何雄,为是临边州。却顾居中人,未免多惭羞。据案阅文牍,琐细剧毛輶。所列非一绪,强半因徵求。上以供长官,下为胥吏谋。闲及民生者,具文泛且浮。空见日扰扰,火急疲置邮。旧学竟安在,徇俗为苟偷。胡不自引退,草衣归田畴。
赠王若农
永叔变文体,举俗不胜骂。尔时免骂者,苶然欻已化。待彼骂稍歇,徐放光焰长。然后无贤愚,无不颂欧阳。始知赵孟贵,所取在一时。况本无定见,旋取旋弃之。子羽不由径,伯鸾更燃灶。二子当初出,宁辞骇与笑。王君笃家学,敦敦求古意。临别乞予言,欲以坚厥志。众弃君勿弃,众取君勿取。真能空目前,乃可谋身后。
不朽
古人志不朽,到今朽者半。何况本无志,其朽宁须问。少小尚奇伟,盛壮转庸漫。未夕求安寝,才晓思美膳。不知竟百年,役此得毋倦。喧喧车马会,沸沸丝竹燕。相看如聚沙,转眼已风散。问我何挟持,中夜常感叹。早达输邓禹,固穷愧原宪。不朽藉文字,所托良有限。若更逐靡靡,已矣何足算。
首夏斋中示侄孙测
首夏已舒燠,午风草堂前。呼童开竹窗,坐见东高原。下绿柳骈蔚,上翠松孤蟠。二者所余色,漠漠皆远天。南亩径缭绕,妇孺携且肩。一鹭下南际,天地为旷宽。子来勤问讯,月令相究研。忻忽若有得,诗成使之观。此中有真趣,更非诗所传。
浏览全部 20 首
心远轩
渊明赋归去,寓意在田园。 结庐杂人境,喜无车马喧。 秋风菊采采,春风柳娟娟。 人迹日已疏,世事日已迁。 高卧北窗下,梦寐羲皇前。 萧散万虑空,岂但琴无弦?上人绝遐想,所适乃自然。 端居中淡寂,不在地静偏。 缅怀千载风,所以名吾轩。
床
茅舍三间里,藜床六尺余。百年何日了?半世此中居。偶踞固吹笛,频移为读书。不知王逸少,坦腹意奚如?
夜坐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秋林山色图
寓馆风雨秋,閒门草苔翳。怀人思奋飞,携书此留滞。玉琴和幽吟,竹牖聊静憩。西山日在望,白云淡生媚。寂寞栖德园,清虚捐世味。石灶有余烟,未收煮茗器。
醉太平 悠然阁偶题 其五 偶作
相思可怜,离情漫传。断肠准拟今年,在云边水边。青帘画船,红灯翠弦。半生潦倒依然,为花颠酒颠。
西园 十咏 西楼 其七 琴坛
潇洒琴坛上,贤侯养道情。无今亦无古,求意不求声。林邃风初静,云收月乍明。拂弦成一弄,尘思浩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