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王孟诗评》:此诗为昔人所甚赏,尚非孟胜场,作手自辨。
《批点唐诗正声》:浩然作《鹿门歌》,其本象清彻闲淡备至。
《唐诗归》:钟云:幽细之调,得此一转有力(“余亦乘舟”句下)。
《唐诗解》:此篇不加斧凿,字宇超凡。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浅浅说去,自然不同,此老胸中有泉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清彻,真澄水明霞。陈继懦曰:明月在天,清风徐引,一种高气,凌虚欲下。知此可读孟诗。
《唐风怀》:瑞符曰:窈然幽绝。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幽”之一字,非孟襄阳其准与?然篇不多见,即此五十六字,亦是当诸家工百言。
《唐诗笺要》:韵事佳题,词不烦而意有余,更妙在“庞公”不多铺张。
《茧斋诗谈》:句句下韵,紧调也。脉却舒徐。
《网师园唐诗笺》:入画(“余亦乘舟”句下)。
《唐贤清雅集》:幽秀至此,直是诗中精灵。
《岘佣说诗》:孟公边幅太窘,然如《夜归鹿门》一首,精幽绝妙,才力小者,学步此祌,参之李东川派,亦可名家。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一作乐)彼长生道。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寻陈(一作滕) 逸人故居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池水犹含墨,风(一作山)云已落秋。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示孟郊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罗衣。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一作特寻)夏禹穴,稍背越王城。府(一作守)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送朱大入秦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浏览全部 315 首
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题画小景二首 其二
家住清溪口,门掩清溪树。溪上多白云,幽人自来去。
玲山月夜
林表生寒白,湛然天地清。幽人自来去,只在月中行。
霜天晓角 梅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
晚晴风歇。一夜春折威。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