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鉴赏辞典》: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苏溪在浙江义乌县附近。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象《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徐永年)
将至道州寄李使君
九疑深路绕山回,木落天清猿昼哀。犹隔箫韶一峰在,遥传五马向东来。
同辛兖州巢父卢副端岳相思献酬之作因抒归怀兼呈辛魏二院长杨长宁
暮角发高城,情人坐中起。临觞不及醉,分散秋风里。虽有明日期,离心若千里。前欢反惆怅,后会还如此。焉得夜淹留,一回终宴喜。羁游复牵役,皆去重湖水。早晚泛归舟,吾从数君子。
忆原上人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不知竹雨竹风夜,吟对秋山那寺灯。
送萧二
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于春。又闻故里朋游尽,到日知逢何处人。
赠殷 亮
日日河边见水流,伤春未已复悲秋。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
游道林寺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
浏览全部 322 首
上巳寄文子徵仲
杨柳成丝二月残,阖闾城外路漫漫。空余夜月琴中语,添得年华镜里看。送客汀洲芦笋绿,倚楼风雨杏花寒。故人东阁多情思,独咏《兰亭》兴未阑。
吟人
吟人瘦倚曲阑干,酒醒香销午梦残。燕子不来春社去,一帘疏雨杏花寒。
忆汉月
为底愁多欢少。几度梦回人杳。罗纬春暖又春寒,不觉东风过了。阑干闲倚遍,辜负满庭花草。日斜树影过帘前,燕子不归还早。
题湖山烟雨图 其一
湖上青山烟雨寒,湖中一棹欲归难。白蘋自老东风里,肠断黄昏独倚阑。
减字木兰花 春晚
东风渐懒。瘦尽梨花春欲晚。隔著重愁。十二珠帘怕上钩。红蕤漫倚。钗弹鬟攲扶病起。燕子间关,似说轻棉半臂寒。
武陵春 其二 其四
春到小园春草绿,烟雨湿云山。池上梅花已半残。无奈晚来寒。不怕醉多只怕醒,花影上阑干。人在东风缥缈间。谁与伴幽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