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注释】: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 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 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 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 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别人四首 其二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赠李十四四首 其二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出境游山二首 其二
振翮凌霜吹,正月(一作企日)伫天浔。回镳凌翠壑,飞轸控青岑。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沈。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萧萧离俗影,扰扰望乡心。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址。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别人四首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倬彼我系 其二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燬,生人多殪。
浏览全部 112 首
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早秋偶笔
肃肃凉风至,凄然景骤清。雨余残暑退,日落晚凉生。鹰隼双睛转,梧桐一叶惊。试听松竹里,万籁起秋声。
访杰上人
涧道湿冻雨,林扉藏断云。寒声肃肃起,暝色杳杳分。斋余随动息,禅外失知闻。坐久催煎茗,炉深亦炷熏。
南乡子
强欲作登临。天末玄云起夕阴。肃肃松风生绝巘,涛音。撼我苍凉易代心。回睇向江浔。湛湛情如一往深。信道英雄淘不尽,骎骎。逝矣青春取次寻。
琴月斋为姑苏顾君赋
子夜群动息,虚斋敞前楹。美人耿不寐,起弄朱丝绳。肃肃天宇高,璧月流晶荧。霓裳非雅歌,丛桂多古声。幽怀浩然泻,纷纷竟何营。
秋怀三首 其三
天方尊肃气,人已苦兵声。高枕真无事,扁舟似有情。静同仁者寿,隘得圣之清。遣放应如此,毋劳造物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