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广选》:顾与新曰:幽深本色语,不杂一句,洁净玄微,无声无色。
《唐诗直解》:“古木”二句幽而浑,中晚人有此法,多失于卑。
《唐诗镜》:韵气冷甚。三四偷律,病在不严。
《唐诗解》:起联与“独有宦游人”一法。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极状山寺深僻幽静,篇法句法字法入微入妙。“毒龙”。佛喻砍心也,用以收局,不失释氏面目。此与《登辨觉寺》诗,何如狮子捉物,象兔俱用全力耶?汪道昆曰:五六即景衬贴荒凉意,“咽”字、“冷”字工。
《唐诗评选》:三四似流水,一似双立,安句自然,结亦不累。
《唐诗摘钞》:幽处见奇,老中见秀,章法、句法、字法皆极浑浑,五律无上神品。
《唐贤三昧集笺注》:顾云:“不知”字玄妙,模写幽深处。又云:三四甚是浅易,甚是深处,字法。五六即景,衬贴荒深意。
《唐诗别裁》:“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唐诗从绳》:此尾联寓意格也。起用“不知”二字,便是往时未到,今日方过,幽赏胜情,得未曾有,俱寓此二字内。中二联写景,分途中,本寺。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通篇从“过”字着画。
《茧斋诗谈》:“不知”两字领起全章脉。“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遇石而咽,松向日而冷,意自互用。
《网师园唐诗笺》:炼字幽峭(“深山”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评:三四亦是隽逸句法。五六特作生峭,“咽”、“冷”二字,法极欲尖出。骂声写色,已难到地,着“咽”、“冷”字,妙更入神,是《子虚》《上林》赋手。
《唐贤清雅集》:“古木”一联远写,“泉声”一联近写,总从“不知”生出,渐次行来,已至寺矣,故以“安禅”收住。构局炼句与《山居秋暝》略同,超旷稍异,乃相题写景法。
《唐宋诗举要》:吴曰:幽微夐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
《诗境浅说》: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趣,此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游山寺者,可知所着想矣。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制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简析】:
全诗没有一字写寺,所写的都是寺外的环境,更见古寺的幽深。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其二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余。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灵云池送从弟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自叹鹡鸰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敕赐百官樱桃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一作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杂曲歌辞 苦热行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浏览全部 425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