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为送别词。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在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 ,也就容易唤起“ 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 ,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 ,只是在“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在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在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
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画堂春
外潮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更漏子 其一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
醉桃源/阮郎归
仙郎何日是来期。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桃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李少卿宅除夜催妆
裴李门头车马盛,斗杓临晓欲东回。天真都说妆前好,春色偷从夜半来。园里花枝灯树合,月中人影鉴奁开。诗家无自矜吟笔,不惜铅华不用催。
破阵乐 钱塘
四堂互映,双门并丽,龙阁开府。郡美东南第一,望故苑、楼台霏雾。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处。近黄昏,渐更宜良夜,簇簇繁星灯烛,长衢如昼,暝色韶光,几许粉面,飞甍朱户。和煦。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鼓。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庆佳节
莫风流。莫风流。风流後、有闲愁。花满南园月满楼。偏使我、忆欢游。我忆欢游无计奈,除却且醉金瓯。醉了醒来春复秋。我心事、几时休。
浏览全部 212 首
临江仙 其一
双舸亭亭横晚渚,城中飞观嵯峨。画桥灯火照清波。玉钩平浸水,金锁半沈河。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人生无奈别离何。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剔银灯 其一 途次南京忆营妓张温卿
一夜隋河风劲。霜湿水天如镜。古柳堤长,寒烟不起,波上月无流影。那堪频听。疏星外、离鸿相应。须信道、情多是病。酒未到、愁肠还醒。数叠兰衾,余香未减,甚时枕鸳重并。教伊须更。将盟誓、后约言定。
钱盱眙赴上因乞诗
君自金张侣,从予嵇阮游。祗园分客袂,星渚系归舟。楚国烟霞晚,隋河榆柳秋。中州多汲引,行矣亦封侯。
浣溪沙 其一
烟柳濛濛鹊做巢。青青弱草带斜桥。莺声多在杏花梢。逐伴不知春路远,见人时著小词招。阿谁有分伴吹箫。
贺新郎 读洪昉思纪行诸诗 其二 九日途中忆兄璈伯
系马河桥驿。看隋堤、夜来霜重,顿凋柳色。故国重阳风雨际,已是千愁堆积。又何况、他乡他席。手种黄花开也未,拂征尘、破帽频欹侧。抬望眼,水云隔。吴山兄弟登高日。想风前、茱萸遍插。也应愁戚。冷落园林谁送酒,伴着二人岑寂。更遥忆、长途劳客。木落猿啼天欲暮,料思君、思我同沾臆。沙上雁,又嘹呖。
折杨柳
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柳发遍川冈,登高堪断肠。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赠君折杨柳,颜色岂能久。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新柳送君行,古柳伤君情。突兀临荒渡,婆娑出旧营。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日暮偏愁望,春山有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