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欧阳修的这首《玉楼春》是离别词,写得既深婉又层深 ,既含蓄又充满激情 ,堪称言尽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在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在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在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 今宵谁肯远相随 ,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渔家傲 其十
十月轻寒生晚暮。霜华暗卷楼南树。十二阑干堪倚处。聊一顾。乱山衰草还家路。悔别情怀多感慕。胡笳不管离心苦。犹喜清宵长数鼓。双绣户。梦魂尽远还须去。
送韩子华
嗟我久不见韩子,如读古书思古人。忽然相逢又数日,笑语反不共一樽。谏垣尸居职业废,朝事汲汲劳精神。子华笔力天马足,驽骀千百谁可群。嗟予老钝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尘。子华有时高谈骇我听,荣枯万物移秋春。所以不见令我思,见之如饮玉醴醇。叩门下马忽来别,高帆得风披飞云。离怀有酒不及写,别后慰我寓于文。
踏莎行
碧藓回廊,绿杨深院。偷期夜入帘犹卷。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却恨花深浅。密约如沈,前欢未便。看看掷尽金壶箭。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
巀嶭高城汉水边,登临谁与共跻攀。清川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可笑沉碑忧岸谷,谁能把酒对江山。少年我亦曾游目,风物今思一梦还。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一作此曲)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端午帖子 皇帝閤六首 其五
香菰黏米著佳名,古俗相传岂足矜。天子明堂遵月令,含桃初荐黍新登。
浏览全部 1211 首
木兰花/玉楼春 其二
西湖杨柳风流绝。满缕青春看赠别。墙头簌簌暗飞花,山外阴阴初落月。秦姬秾丽云梳发。持酒唱歌留晚发。骊驹应解恼人情,欲出重城嘶不歇。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其三
径李浑秾白,山桃半淡红。杏花红又白,非淡亦非秾。
浣溪纱 清明道中作
无数青山拥马蹄。落花垂柳短亭西。纵无风雨也凄迷。芳草绿边墦祭乱,杏花红里酒旗低。一声声紧杜鹃啼。
瑞香花
去年荆楚赏芳菲,今岁江淮水渺瀰。绿发方当少壮日,清樽不负艳阳时。风波此去犹千里,桃杏何缘见一枝。独有瑞香花两槛,远将春色自相随。
入高州界值雨
路入高州石径微,紫崖崩处黑云飞。行人初发青山下,尽折芭蕉作雨衣。
桃源忆故人 怀人
青山送远红桥别。往事何堪细说。懊恼鹧鸪啼彻。况是花时节。离肠九转无时歇。江上锦鳞旷绝。教喻愁心千迭。惟有窗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