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借助形象上的比拟与联想,将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一体地交织在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借柳喻人,以风流蕴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起首一句点明时令 。“碧城”是丛丛柳树的形象化比喻。此句从容自在而又明快轻灵,给人以和煦的春风飘然而至的感觉 ,而“碧城”的字面又造成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故虽平直叙起,却有鲜明的形象感。次句“绿相迎”应上“到碧城 ”,不仅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如有情相迎的动人意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出词人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景象时欣喜的心情。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以概括之笔收结上片。柳枝在暮春的晴烟轻霭中飘舞,在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在梦一般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清明三月天 。“舞 ”字、“眠”字 ,一写动态 ,一写静态,都能得柳枝之神理,前者见其春风得意,后者见其恬静安闲。
过片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 。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的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 。“偷”、“借”二字,把被“偷 ”、被“借”的柳放到备受歆羡的位置上,可谓尊崇之至。
结句点明主题 ,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
总之,此词借柳喻人,寄托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采桑子 其三 其一十
白莲池上当时月,今夜重圆。曲水兰船,忆伴飞琼看月眠。黄花绿酒分携后,泪湿吟笺。旧事年年,时节南湖又采莲。
蝶恋花 其五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庆春时 其二
梅梢已有,春来音信,风意犹寒。南楼暮雪,无人共赏,闲却玉阑干。殷勤今夜,凉月还似眉弯。尊前为把,桃根丽曲,重倚四弦看。
洞仙歌
春残雨过,绿暗东池道。玉艳藏羞媚赬笑。记当时、已恨飞镜欢疏,那至此,仍苦题花信少。连环情未己,物是人非,月下疏梅似伊好。澹秀色,黯寒香,粲若春容,何心顾、闲花凡草。但莫使、情随岁华迁,便杳隔秦源,也须能到。
浣溪沙 其一十六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遏云声里送雕觞。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梁州令
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消魂,闻歌更在魂消处。南楼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
浏览全部 296 首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宿胡雪江吟舍
萧萧叶落响风枝,隔壁无情笛又吹。一缕碧烟灯烬落,主人眠熟客醒时。
露华
墙根一簇。渐碧叶抽苗,淡洁如玉。不费砻磨,名入镜台奁录。悄倚月夜莎阶,粉绽半含香粟。幽韵冷,同时紫琼,已自嫌俗。纤纤可许偷握。正雪样横枝,斜绾浓绿。误向倦眠孤馆,除下敲竹。仿佛堕折搔头,人去汉宫难续。清露底,空思个侬妆束。
浣溪纱 庚子上巳,用蜕园前韵
晓色晴开淡荡烟。绿杨庭院画楼边。小妆红粉杏花天。昼永困眠修稧懒,愁消新曲赌春妍。不知何处是神仙(赌春,曲名)。
减字木兰花 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玉楼春 玉楼春 其七
大堤油壁车尘软。双袖越罗春水染。兰丛啼眼几时晴,桂叶妆眉前度浅。丁丁夜漏侵琼管。微醉归来熏麝晚。小蟾如镜莫窥眠,曲曲屏山亲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