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题坡仙求心斋三字
千圣相传止一机,常惺惺法免危微。但于方寸求吾事,莫问坡书是与非。
秀亭秋怀十五首 其九
登高见佳句,意会无非诗。顾视不即收,顷刻已失之。老树踞崖石,腹空犹有皮。顾此有何好,爱玩频嗟咨。侍者一童子,髧如枯发垂。从我仅一饱,万事无所知。岂不亦怪我,徘徊将奚为。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其二
情知太乙已西游,筑馆焉能强挽留。此老平生让人者,佛来我去尚何求。
戏咏老农观稻以秋字为韵 其二
久无筋力荷锄耰,坐阅千畦䆉稏秋。又喜黄云今满眼,不知白雪已盈头。丁宁幼稚频驱雀,约敕比邻远放牛。及早儿孙了租税,颓龄一饱更何忧。
漫兴九首 其五
静院幽花馥,空庭皓月明。春寒夜更好,未有一虫鸣。
宗兄端叟年七十六来访二首 其一
年才踰壮早相知,北骑南船几别离。二老皆邻八旬寿,一生谁赋万篇诗。特承枉顾元无说,获侍同行识者谁。流水桃花别天地,碧山许到果何时。
浏览全部 2873 首
嵩阳书院诗
束发从政事,佩绶曳长裾。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问之尔何由,必曰因业儒。自致或世赏,因儒升仕涂。一朝希斗禄,辄与故步殊。佞夫专媚灶,要路事驰驱。俗夫抗尘容,勾校迷墨朱。自谓尚市道,不若效贾区。何必念故业,易地有蘧庐。嵩阳敞儒宫,远自唐之卢。章圣旌隐君,此地构宏居。崇堂讲遗文,宝楼藏赐书。赏田逾千亩,负笈昔云趋。劝农桑使者,利心巧阿谀。飞书檄大农,鬻此奉时须。垣墙聚蓬蒿,观殿巢鸢乌。二纪无人迹,荒榛谁扫除。桑羊固可烹,县令亦安乎。今主尚仁政,美利四海敷。仁贤任阿衡,天地一朝苏。已责复蠲敛,肉骨生膏腴。疲民悉按堵,此地尚荒芜。淮西高夫子,为政多美誉。百里政肃雍,民不困追胥。愤彼释老子,遗宫遍山隅。吾儒一何衰,废迹可嗟吁。连笺叩洛尹,移文讽使车。义有子衿耻,功将泮水俱。兴衰虽在天,此意良可书。却思鬻此者,于儒与何诛。又思昔县令,亦昔儒之徒。兴儒有美意,无忘高大夫。
岁暮杂兴十首 其一
年往志亦减,誉来毁乃加。遂初困无闷,善后生有涯。永年慕樗栎,存身悟龙蛇。大隐但城市,嘉遁岂烟霞。
大热
怫郁厌烦暑,稍欣夕气清。彷徨不能寐,解带临前庭。长林激远飙,余凉入疏棂。白露被百草,河汉上纵横。山气自高爽,久谐肥遁情。羲和当此岁,振职在朱明。金石亦为焦,况乃柔脆形。阴泉变汤液,夕颖成枯茎。念彼市朝士,复嗟田亩氓。徙倚待明月,徘徊步列星。炎蒸岂不苦,复畏秋风生。
谢章季思惠镜屏
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圆明绝点滓,表里无遁形。云是旧太守,思之我为铭。吾惛不能进,何敢陈诸庭。我闻生民初,五常具函灵。器质欠推广,物欲加凋零。眉睫近莫睹,稍远何能听。君子抱明德,止善湛中扃。静如昼有夜,动若渭流泾。坐令方寸地,目睫何晶荧。上天方于昭,皎彼垂日星。五官属宰制,万化随指令。留之千百载,犹足存典刑。余心岂昧此,一念存芳馨。在昔圣敬主,丹书刻方棂。近者摩镜帖,字字炳丹青。夫君往教意,大寐如得醒。置之敬义堂,与世犹说铃。
绿菜赞
蔡蒙之下,彼江一曲。有茹生之,可以为蔌。蛙蠙之衣,采采盈掬。吉蠲洗泽,不溷沙砾。芼以辛咸,宜酒宜餗。在吴则紫,在蜀则绿。其臭味同,远故不录。谁其发之,班我旨蓄。维女博士,史君炎玉。
赠别徐教授之钦州二首 其一
徐子雅好易,白头来上京。如何怀远檄?竟往教专城。山近烟霞密,江澄瘴疠清。朋游政事少,况在仰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