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 ),系作者在黄州临皋亭所作。词中描写一个春日傍晚的即景,上片写春日晚景,下片雨降复晴。
首句谓:端起玉杯,只见落日斜照,青翠的云山倒映在酒杯中 ,把一杯玉液都染绿了 。词人忽然觉得,这杯琼浆是那样熟悉,是那样有情,仿佛是老朋友似的。原来那碧绿的色彩,和满江的春水相似,春水则是故乡的岷山、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的。
上片由倒影看到了天空,由酒的颜色而写到江水,由江水而想到岷峨,最后居然认为江水就是酒,仿佛这个小小的酒杯可以盛下整个世界。如此独特的空间意识,正是苏轼旷达、宽广的胸怀的表现。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用“暗”和“乱”写春雨,抓住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来得突然,使人们不及回避,才能打湿美人的粉腮。既有琼杯美酒,又有美人粉腮,这场雨似乎扰乱了欢宴,真不是时候。但是,忽然有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云缝中斜射出来,把半边天染红 ,碧绿的江水也被染红了一半 ,景色奇丽,更胜于前。
词的上片,由酒杯而云山,而江水,而岷峨,这是词人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词外在的逻辑。艺术联想和想象的动力是情感。罪系黄州的苏东坡,端起酒杯 ,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情感作为动力,他的联想才最终指向故乡岷峨即蜀中,才产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这种奇特的心理。思乡之情是词的上片的内在逻辑。词的下片描绘倏忽变化的自然景观,给人动荡不定、神奇瑰丽的感觉。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挫折的苏东坡,对自然界倏忽变化的敏感,由此可见一斑。整个一首词神气贯通、融为一体。思乡与人生的感慨尽得表现,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 思成堂 其二 归真亭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送范中济经略侍郎,分韵赋诗,以「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为韵,轼得先字,且赠以鱼枕杯四,马箠一
梁、李久乐祸,自焚岂非天。两鼠斗穴中,一胜亦偶然。谋初要百虑,善后乃万全。庙堂选世将,范氏真多贤。仁风被宿麦,绿浪摇秦川。号令耸毛羽,先声落虚弦。我家天一方,去路城西偏。投竿困障日,卖剑行归田。赠君荆鱼杯,副以蜀马鞭。一醉可以起,毋令祖生先。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 其十
我梦随汝去,东阡松柏青。却入西州门,永愧北山灵。
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 其二
蓬窗高枕雨如绳,恰似糟床压酒声。今日岑公不能饮,吾侪犹健可频倾。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浏览全部 3321 首
雨中荷花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
病足少苏次常之韵三首 其三
蓝田纡古句,令我好怀开。未敢为琼报,何从引玉来。蒲萄江涨醁,桑落瓮留醅。柳市人归未,随潮蚤晚催。
暮春偶成四首 其一
残花自开落,迟日半晴阴。翡翠山容暗,蒲萄江涨深。绿杨浑作絮,黄鸟欲成瘖。春事今如许,谁能著酒斟。
临高台
晚景登高台,回望春光来。雾浓山后暗,日落云傍开。烟里看鸿小,风来望叶回。临窗已响吹,极眺且倾杯。
并寄季文以酒
溪涨蒲萄新拨醅,兴添野水入金杯。华严居士贪幽定,一线春丝唤起来。
九日黄鹤楼登高 其一
北斗平临倦眼开,岷峨秋色莽西来。云移晴树樯帆近,浪拍落梅天地回。孤雁南飞沙似雪,大江东见水为杯。茫茫不尽登楼感,都是红羊劫后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