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是一种相思怀人之作,写得深情一片,感人至深,足见东坡豪放而外,别有一番情怀。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起笔点染春色如画。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 。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着一“飘”字,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写翠柳,状之以含烟,继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这里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下边二句,遂由景及人 。“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朱户、临水,透出一种秀雅之致,以暗示伊人之美。“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伊人卷帘,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冠一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 ,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
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悉绪满怀,相思成疾矣。此句又与上片尽卷黄昏雨相映照。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 ,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 。“归不去 ”,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 。“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凤楼朱户归不去 。唯有长存于心的瞩望而已。
“何处”二字,问得凄然。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互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词人以芳草萋萋的旧典象喻之。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在无法越过。着一“迷”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跃然纸上。
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相反相成,令人神往,意境凄迷。此词造诣之妙,还在于意境之空灵。红杏柳烟,属相思中之境界 ,而春色宛然如画。芳草归路,似喻人间阻绝,亦具凄美之感。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
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 促纤 其五 天水牛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 其一
岁月翩翩下坂轮,归来杏子已生人。深红落尽东风恶,柳絮榆钱不当春。
临江仙 夜到扬州席上作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捲香风。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依旧梦魂中。
句:诗二句 其二
密竹不妨呈劲节,早梅何惜认残花。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其一
凛凛重瞳日月新,四方惊喜识天人。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种蟠桃莫计春。请吏黑山归属国,给扶黄发拜严宸。紫皇应在红云里,试问清都侍从臣。
浏览全部 3321 首
菩萨蛮 嬉春 其三
平湖过雨琉璃净。鸳鸯荡曲楼台影。临水出秋千。水边人可怜。踏青随处所。芳草迷归路。那里有人家。隔篱红杏花。
春雨中偶成四首 其三
天低芳草接浮云,万柳含烟翠不分。燕子归时花遍落,暮云和雨入黄昏。
桃源忆故人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閒庭户。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应天长 闺思
管弦绣陌,灯火画桥,尘香旧时归路。肠断萧娘,旧日风帘映朱户。莺能舞,花解语。念后约、顿成轻负。缓雕辔、独自归来,凭栏情绪。楚岫在何处。香梦悠悠,花月更谁主。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枕前泪,窗外雨。翠幕冷、夜凉虚度。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菩萨蛮
绿阴深处迷花谷。谷花迷处深阴绿。春尽不留人。人留不尽春。燕来归路远。远路归来燕。帘捲怯轻寒。寒轻怯捲帘。
途中
柳弱风长在,云轻雨易休。不劳芳草色,更惹夕阳愁。万里独归去,五陵无与游。春心渐伤尽,何处有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