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 ,风卷花落,残红满院。
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 ,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 、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 ”、“残 ”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在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在形象 ,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 。“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一 北亭 其五 曲槛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犹嫌白发年前少,故点红灯雪里看。他日卜邻先有约,待君投劾我休官。如今且作华阳服,醉唱侬家七返丹。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 其六
老詹亦白发,相对垂霜蓬。赋诗殊有味,涉世非所工。杖藜山谷间,状类渤海龚。半道要我饮,意与王弘同。有酒我自至,不须遣庞通。门生与儿子,杖屦聊相从。
和陶游斜川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 其三
岭海东南月窟西,功成天已锡玄圭。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
和参寥见寄
黄楼南畔马台东,云月娟娟正点空。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水入丝桐。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泼油葱。
浏览全部 3321 首
踏莎行 癸丑三月赋
叠砌苔深,遮窗松密。无人小院纤尘隔。斜阳双燕欲归来,捲帘错放杨花入。蝶怨香迟,莺嫌语涩。老红吹尽春无力。东风一夜转平芜,可怜愁满江南北。
浣溪沙
丝雨笼烟织晚晴。睡馀春酒未全醒。翠钿轻脱隐香痕。生怕柳绵萦舞蝶,戏抛梅弹打啼莺。最难消遣是残春。
浣溪沙
丝雨笼烟织晚晴。睡余春酒未全醒。翠钿轻脱隐香痕。生怕柳绵萦舞蝶,戏抛梅弹打啼莺。最难消遣是残春。
清平乐 春日遣怀
春愁难遣。摇飏东风软。午梦醒来帘不捲。底事新添慵懒。难消脉脉閒情。昼长弄笔窗楹。却被雪衣娘子,花前细听吟声。
谒金门
归去未。风雨送春行李。一枕离愁头澈尾。如何消遣是。遥想归舟天际。绿鬓珑璁慵理。好梦未成莺唤起。粉香犹有殢。
暮春三首 其三
举杯无语送春归,分付东风欲去时。燕子楼台人寂寂,杨花庭院日熙熙。枝头添翠莺先觉,叶底销红蝶未知。诗卷酒杯新废却,闲愁消遣殢他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