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在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 ”字 :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 ”。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 。“云归”、“云别”两句 ,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
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 ,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 ,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
从“凌歊”一词看,李之仪写这首词的时候,盖在太平州编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在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 双阙 ”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 。“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这首词在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 。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 ”,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蒙宠惠朋樽深佩眷意聊奉一噱
万国衣冠拱醉容,钧天梦断失云龙。多情尚寄当时约,宛似阇黎饭后钟。
和东坡赠岭上老人
过眼崎岖等劫灰,到头荣悴本谁裁。须知此老心如铁,看尽行人几往回。
丁德儒 置酒适与陈君俞联坐聊赋小诗为君俞谢因以赎先起之罪
春风不解事,吼地如雷霆。谁知一席间,笑语灯荧荧。主人意弥敦,设置不少停。而我槁木然,感慨时自惊。多情接胜友,孤朗如初星。微吟间相警,似欲慰独醒。我老百不堪,已分如漂萍。邂逅因事乐,尚或有此形。不惭引去先,得意耳暂清。展转寻断梦,间关愧微生。何当万里浪,相与同沧溟。
次韵见寄两绝 其二
七分年纪十分愁,物理乘除不自由。死葬生游今得地,却嗟无计共迟留。
江上独坐
春至犹飘雪,江寒未有鱼。无人慰青眼,尽日对红炉。瑟瑟窗频响,愔愔鸟强呼。潸然不自觉,岂待到穷途。
观子重钟隐鸡鹰图就借传本画乃文康旧物
千年老木根半拔,叉牙枯枝斗金铁。苍鹰见鸡岂复舍,伺隙必拿将雷掣。鸡知不免怖且死,铜觜窥鹰反噪聒。阴风惨惨天为改,杀气凭陵欲翻海。画工已證三昧因,造化精神智能采。江南山水多异人,遁迹往往随风尘。等閒应现非一化,流落终为绝世珍。王公盛德天下归,想见乾兴天圣时。进贤退佞乃所嗜,不使异趣侵毫釐。喻公为鹰固不可,排击奸邪力尤果。开图凛凛毛发惊,滞蔚顿摅如破锁。公孙胜致有余风,十年净土常相同。拟借传摹应见从,意欲因画时见公。
浏览全部 845 首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点绛唇 其二
明日征鞭,又将南陌垂杨折。自怜轻别,拚得音尘绝。杏子枝边,倚处阑干月。依前缺,去年时节,旧事无人说。
归自谣
更漏歇,一夜珠帘风自揭。寒鸦影碎梧桐月。玉关征戍音尘绝。当年别,江南莺语花时节。
忆秦娥 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长亭怨慢 送及之归六合
又听到、清宵啼鴂。蓦上离亭,柳绵吹雪。去国心情,禁烟天气峭寒咽。卅年陈迹,争忍向、灯前说。说也黯销魂,算不是、伤春伤别。凄绝。正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时节。春晖自永,莫更念、海桑尘劫。只我愿、梦化吴云,逐天际、归帆如叶。怕割取吴云,难展离愁千缬。
醉落魄 醉落魄 其二
鸾孤月缺,两春惆怅音尘绝。如今若负当时节,信道欢缘,狂向衣襟结。若问相思何处歇,相逢便是相思彻。尽饶别后留心别,也待相逢,细把相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