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偶读戴帅初先生寿陈太傅用东坡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二句为韵有感依韵续其后亦寓世态下劣自己不遇之意云尔 其一
饭至即举箸,不问米有无。寒风催短褐,谁能忍须臾。平生耕稼心,愧此老病躯。掩卷空太息,相对惭妻孥。
董止庵诗卷
道人名止庵,其实无所止。不构草木庐,不斸土石址。惟于寓居堂,揭扁字盈咫。伟哉磐石书,古隶遒且美。廛市固烦嚣,自得尘外致。开扃睨龙泉,岚光动阑几。中函玉笈文,鳞比积经史。朝翻暮紬绎,刻志究玄理。著书混三教,牵令同一轨。示予得披阅,愧未参奥旨。出语如涌泉,辨析至于是。性心既超脱,好尚世所异。朝行携赤藤,逍遥舜江市。夜息数清漏,灵台湛秋水。我尝问道人,请析止之义。仁敬慈孝信,五者孰可已。道人笑未言,欲答如有拟。缗蛮黄鸟声,翛然起岑蔚。
予读近时人诗有咏潇湘八景者辄用效颦以消余暇 洞庭秋月 其四 渔村落照
暝云破红日色微,轻舟冉冉湾寒矶。湿罾悬水水犹缀,回光倒射明珠玑。怯寒鸥鹭集沙觜,侧身鼓翅疑忘机。何当置我蓬屋底,一声欸乃中流归。
次雷子枢知事延平八咏韵 龙津春浪 其四 九峰月朗
群峰西南来,叠翠环且聚。绝顶生夜凉,光浮玉毫兔。沆瀣洗我心,高吟振寰宇。
三哀诗 其一 厉 先生无咎 其三 李先生碧峰
吾乡山水佳,间世产英特。迩来百年间,接武愧寥寂。苍苍栲栳峰,东西峙空碧。先生擅斯名,挺挺无愧色。驰声翰墨场,群彦咸辟易。五色日迷眼,造物秘莫测。余年付诗酒,琴书自朝夕。晚交无功师,妙语契金石。谈空眇生死,实以贫贱戚。青衫固不就,纵就国步革。凄凉文会基,狐兔穴遗甓。我生恨后时,不及风采识。空余书一编,焚香得翻绎。
和济夭岸法师约李五峰同游韵 其二
行行风波途,著脚殊未稳。荣名非素怀,飘忽任衰晚。嗟哉圣贤心,明白寄黄卷。如何当世人,交深语翻浅。所以靖节翁,抛官托罢蹇。长歌归去来,高风播弥远。
浏览全部 174 首
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其五
荆璞自楚宝,顾终杂土木。和氏浪三献,一身已再辱。小儒褐衣底,磊落几荆玉。把玩坐蓬屋,和应笑遗俗。善价谁不怀,一辱讵可赎。吾亦笑和氏,葵犹卫其足。
荆山
吾经荆玉山,未惬登探愿。闻说洞中石,玲珑抟雪霰。玉生固有胎,不以青黑绚。卞和彼何人,抱璞奚必献。再刖自所取,无媒而频炫。士诈常夺真,物贵不敌贱。泣之亦何为,毋乃剧尤怨。孰云空山猿,荆人哭佐卞。陋哉何曾言,望道信未见。
八月八日在舟中作
桂落三山开琐院,群雄此日校文战。邹、郭同分市骏金,由基独试吟猿箭。有人抱璞涉风波,云是当年旧卞和。怅望玉门难自献,回思刖足一高歌。
杂体五首 其五
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拟古
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悬藜混燕石,世已无国工。琢之惧不完,不如在石中。卞和耻再刖,玉亦悲无穷。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
感遇 感遇 其六
昔日卞和子,独抱荆山璧。殷勤三献君,玉人辨为石。世眼束见闻,至宝岂易识。刖足心不伤,璞弃亦不惜。是非竟不明,感激还成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