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注释】: (1)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简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 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 (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 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 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 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 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 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 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 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 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 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 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 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 (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 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 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杨 义
初晴应教
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池。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赋得慎罚
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罚轻犹在念,忽喜尚留情。明慎全无枉,哀矜在好生。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每削繁苛性,常深恻隐诚。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刑措谅斯在,欢然仰颂声。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赋得临池竹应制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芬芳禁林晚,容与桂丹前。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然。绿野明斜日,青山澹晚烟。滥陪终宴赏,握管类窥天。
咏舞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浏览全部 39 首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旅思
寒月下疏桐,清霜醉晚风。客心元自冷,不是为秋风。
赋新题得寒树晚蝉疏诗
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叶迥飞难住,枝残影共空。声疏饮露后,唱绝断弦中。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
簇水 听蝉
夏木千草,草亭长昼请如水。小窗高枕,回午梦、有声堪喜。无限风思露想,缥缈青天里。应识取、清音无滓。作复止。仿佛是、迎凉送暑。问褦襶、谁知此。蛙喧鹂巧,论鼓吹、难君似。况是居高声远,不籍秋风起。堪听也、须辨巢由耳。
戏题胆瓶蕉
垂胆新瓷出汝窑,满中几荚浸云苗。瓶非贮水无由罄,叶解流根自不凋。露缀疑储陶令粟,风摇欲响许由瓢。相携同到绿天下,别是闽山一种蕉。
闻蝉
清响疏桐向夕流,年年一度使人愁。白头已尽惊如雪,又被催人鼓缶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