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注解】: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 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韵译】: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评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 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 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 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 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 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 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在大雪中来到边防要塞,又值边疆峰火正浓,诗人不禁心潮澎湃。其景色和气势都不俗。
宿陈留李少府揆厅
相知有叔卿,讼简夜弥清。旅泊倦愁卧,堂空闻曙更。风帘摇烛影,秋雨带虫声。归思那堪说,悠悠限洛城。
泊扬子津(一作岸)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赠苗发员外
朱户敞高扉,青槐碍落晖。八龙乘庆重,三虎递朝归。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叶暗朱樱熟,丝长粉蝶飞。应怜鲁儒贱,空与故山违。
古意二首 其一
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尘。冢墓令人哀,哀于铜雀台。
句
支颐笑来客,头上有朝簪。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却念殊方月,能鸣已后时。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
浏览全部 44 首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塞上曲二首 其二
陇上征夫陇下魂,死生同恨汉将军。不知万里沙场苦,空举平安火入云。
某已被旨移蔡贼起旁郡未果进发今日上城部分民兵阅视战舰口号五首 其五
沙场腊送亡胡月,泽国春生贺汉年。说与胡儿莫轻出,黄冈直下有戈船。
病马
百战沙场罢,空嗟岁暮侵。风尘难俯首,笳鼓每惊心。骏尾经霜秃,遗鞍没雪深。燕昭徒负汝,买骨枉千金。
金盏子 秋笳
何处飞来,怪数声催入,愁人心里。月落乱乌啼,又城角,飞霜暮天如水。喧喧汉将营中,尚关心燕市。浑不记、当年连天烽火,阵云吹坠。凄绝,旅人意。方遥望,乡关便陨涕。瑟琶也同带恨,芳魂冷,胡沙万里竟委。山头粉堞哀声,动林间秋气。忽传报、平明胡骑窥营,夜唤兵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