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
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 ,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
这一活动 ,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 :“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 。”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本篇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比赛开始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 。“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这时各条船上的鼓手都奋力击鼓,鼓声犹如春雷轰鸣。龙舟冲破浩渺烟波,向前飞驶,再从远处转回 。“直破烟波远远回”句中的“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下片写夺标。一条龙舟首先到达终点,“欢声震地”,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 ,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锦标,是高竿上悬挂的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 。“街”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饶有情趣。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 。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圆石六题 迎晖亭 其三 清辉亭
山色翠欲流,水光澄可照。二物偶相际,清风发微妙。中有逍遥翁,寓意得欢笑。此道复何求,仁智姑自劭。
大暑
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东湖留题 钓璜台
想见海滨老,坐观台畔清。一纶聊自适,万户本无情。鱼跃心机静,鹰閒世事平。行藏天意在,千古跂功名。
赠天台禅鉴
逸兴东西自难卜,快可追风白花足。巾飘飘,蓑蔌蔌。每引三杯通道瓢,即陈一阕离尘曲。独忘怀,人注目。恐是秦渔来混俗,落花流水难拘束。几度桃花春又复,戏玩人生荣与辱。石火光中寄此生,故山休问归迟速。东秦别后无行踪,忽见回辕自西蜀。二十光阴一转头,新白已能班旧绿。偶怀起灭寒生粟,盖亦超然坐观独。便望云山归去来,无生之师在岩谷。由禅而入从真修,休效诸山编语录。如来藏里磨尼珠,走上玉炉光断续。螺髻明,鹊巢惊。向死生中脱死生,象罔得之方始灵。扫除物我双何有,怀抱乾坤一混成。十三位上窥忧喜,正法眼开无处避。是时人道真仙子,方尚图中旧行止。
泛舟钱塘西湖 其四
芡出波间千颗软,蟹从秋后两螯肥。且呼玉友来相伴,等候蟾光与夕晖。
观蚕
大巧不为蚕上簇,机妇飞梭双注目。腹空万绪徒自劳,缣素如山人未足。
浏览全部 732 首
观兢渡次壁间绝句四首 其二
红旗画鼓照江明,两岸争看万目横。夺得锦标谁助喜,呼声动地见真情。
浪淘沙
一线海门来。雪喷云开。崑山移玉下瑶台。卷地西风吹不断,直到蓬莱。羯鼓噪春雷。鼍舞蛟回。歌楼鼓吹夕阳催。今古清愁流不尽,都一樽罍。
浪淘沙 观潮作
一线海门来。雪喷云开。昆山移玉下瑶台。捲地西风吹不断,直到蓬莱。羯鼓噪春雷。鼍舞蛟回。歌楼鼓吹夕阳催。今古清愁流不尽,都一樽罍。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
盛宴倾黄菊,殊私降紫泥。月营开射圃,霜旆拂晴霓。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腕回金镞满,的破绿弦低。勇气干牛斗,欢声震鼓鼙。忠臣思报国,更欲取关西。
茶陵竹枝歌十首 其二
杨柳深深桑叶新,田家儿女乐芳春。刲羊击豕禳瘟鬼,击鼓焚香赛土神。
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余辄敢属和 其一
伐山万鼓震春雷,春乡家山挽得回。定自君王思苦口,便同金鼎荐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