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
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 ,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
这一活动 ,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 :“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 。”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本篇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比赛开始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 。“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这时各条船上的鼓手都奋力击鼓,鼓声犹如春雷轰鸣。龙舟冲破浩渺烟波,向前飞驶,再从远处转回 。“直破烟波远远回”句中的“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下片写夺标。一条龙舟首先到达终点,“欢声震地”,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 ,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锦标,是高竿上悬挂的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 。“街”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饶有情趣。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 。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寄王之道
兰陵为别又多时,花月妖中想见几。乡国可怜犹间隔,客途何故更分飞。身边无事乐虽乐,堂上有亲归未归。欲寄新文将远信,尚须勤苦到精微。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一
晓来悲接夜来欢,安不人惊梦不还。已御翔鸾天上去,委形空寄古楼山。
自警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
舟次严子陵濑 其五
已外世情来独立,何劳物色去相寻。太官食好还多累,一线金鳞岂有心。
访邓承旨不值
一榻清风劳辗转,八砖閒日想徘徊。不须笑貌方相识,妙响还闻大似雷。
蝶恋花
忽送林光禽有语。飞如遥空,失素归洲鹭。照处无私清望富。馀辉不惜人人与。玉绳欲到中天路。且待飞觞,缓缓移琼步。花下影圆良夜午。东南楼上还相顾。
浏览全部 732 首
观兢渡次壁间绝句四首 其二
红旗画鼓照江明,两岸争看万目横。夺得锦标谁助喜,呼声动地见真情。
浪淘沙
一线海门来。雪喷云开。崑山移玉下瑶台。卷地西风吹不断,直到蓬莱。羯鼓噪春雷。鼍舞蛟回。歌楼鼓吹夕阳催。今古清愁流不尽,都一樽罍。
浪淘沙 观潮作
一线海门来。雪喷云开。昆山移玉下瑶台。捲地西风吹不断,直到蓬莱。羯鼓噪春雷。鼍舞蛟回。歌楼鼓吹夕阳催。今古清愁流不尽,都一樽罍。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
盛宴倾黄菊,殊私降紫泥。月营开射圃,霜旆拂晴霓。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腕回金镞满,的破绿弦低。勇气干牛斗,欢声震鼓鼙。忠臣思报国,更欲取关西。
茶陵竹枝歌十首 其二
杨柳深深桑叶新,田家儿女乐芳春。刲羊击豕禳瘟鬼,击鼓焚香赛土神。
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余辄敢属和 其一
伐山万鼓震春雷,春乡家山挽得回。定自君王思苦口,便同金鼎荐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