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词以精巧的构思和语言,步步深入、波澜起伏地抒写了回旋往复、无可排遣的离愁。
上片首二句点出个风清月圆的良辰美景。但“信是”这种语气,含有客观上是如此,而吾心中却未必然的意味,如“江山信美非吾土”就是。果然下二句即突然翻转:“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带着主观感情:无边风月,在离人眼中是可以唤起景是人非之感的。所以,词中人因与对方长年隔别,每见风月即生愁 ,“处处”二字 ,不仅指地,亦指时时,事事,凡关乎风月者 ,即是愁端 。由“佳时节”而“愁风月 ”,这一转折,也就是欲解带而翻成结了。说“长年来 ”、“处处”,就从时间和空间的广泛范围内把眼前的“愁”展开来了。
下片首二句写主人公本想点香吟诗以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样焦,吟声则与虫鸣一般凄切。这里仍是写心情之焦愁与凄苦,用熏麝之“焦”与虫声之“切”双关,便觉倍添意趣,属于缘情造景,亦与生活合拍,故觉十分谐和。生活中寻求排遣之方总是宣布失败。于是乎词中人便决心睡觉,来与愁苦告别 。“欲遽就床眠”的“欲遽”二字,写出一种无可奈何而成决断的情态 。但不料“解带翻成结”,衣带又解不开,越想快点解开,越是糟糕,反而打成了一个死结。全词这个结尾极富于戏剧性,俨然六朝乐府之俊语 ,它写出了“剪不断 ,理还乱”的孤栖愁怀。
此词以具体可感的生动意象,将离愁这种抽象而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末二句不仅具有民歌风味,而且画龙点睛,乃全词之精髓。
和王文举别馆初夏
薰风酣绿树,午日思黄鹂。的的罗窗梦,西邻可得知。
金山夜集招米芾元章不至作
芳洲撷兰佩,清夜栖宝坊。晚风驾飞涛,柱石摇长廊。微月逗檐际,助我灯烛光。黄童天下才,亹亹陈与章。狂歌间险语,捧腹屡烘堂。惜无杯中物,可以延楚狂。兴阑半道去,浪学山阴王。明发吾将还,沧波渺相望。如何方外徒,漫仕烦官仓。端尔凉秋节,白云来帝乡。
题金陵长干寺塔
南国长干古佛祠,浮图鸳瓦碧参差。欲追三阁登高作,非复六朝全盛时。檐角西风挂星斗,墙阴寒雨啸狐狸。劫灰终换人间世,石甃金棺好护持。
内翰出龙眠居士写真图
落墨龙眠品入神,横筇一见谪仙人。孤云老鹤来何处,异石清流有是身。瞻仰生风开鬓发,卷舒盥手敬星辰。他年莫用黄金铸,传在人间此逼真。
清明病中
寒食晴旸少,江南此候同。侵晨泼火雨,薄暮驾潮风。目力书签上,生涯药裹中。可怜佳节物,似不系衰翁。
南柯子/南歌子 别恨
斗酒才供泪,扁舟只载愁。画桥青柳小朱楼。犹记出城车马、为迟留。有恨花空委,无情水自流。河阳新鬓尽禁秋。萧散楚云巫雨、此生休。
浏览全部 916 首
对残灯
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
蟋蟀
不从草际伴啼螿,偏逐西风入我床。 心事甚如愁欲诉,秋吟直与夜俱长。 一年时节虫声早,半树梧桐月影凉。 忆得重胡衰柳下,健儿笼汝斗斜阳。
蟋蟀
不从草际伴啼螀,偏逐西风入我床。心事甚如愁欲诉,秋吟直与夜俱长。一年时节虫声早,半树梧桐月影凉。忆得重胡衰柳下,健儿笼汝斗斜阳。
步月 茉莉
玉宇薰风,宝阶明月,翠丛万点晴雪。炼霜不就,散广寒霏屑。采珠蓓、绿萼露滋,嗔银艳、小莲冰洁。花痕在,纤指嫩痕,素英重结。枝头香未绝。还是过中秋,丹桂时节。醉乡冷境,怕翻成悄歇。玩芳味、春焙旋熏。贮秾韵、水沉频爇。堪怜处,输与夜凉睡蝶。
送弟及之就彭门侍养
城南车骑晓骎骎,欲去重留酒屡斟。惜尔浪浪辞我泪,感予切切恋亲心。庭闱最乐无妨学,风月余闲岂废吟。别后不忧书信少,但闻为善是嘉音。
开元寺题壁用杜樊川题开元水阁许丁卯寓开元精舍韵 其二
生涯潦倒信浮沈,已绝名言祇树林。净界月皴松影细,荒台雨渍藓痕深。愁中看雁能无泪,客里闻鸡尚有心。欲问遗芳寻断碣,候虫切切和孤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