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词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是典型人江西诗派词风 。首句“ 烟雨幂横塘 ”,句法全袭杜甫的“烟雨封巫峡”(《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三、四两句完全化用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下片首句“ 隐几岸乌巾”,可以从杜诗中找到痕迹:杜诗《 小寒食舟中作》云 :“隐几萧条戴鹖冠 ”。《北邻》诗云:“白帻岸江皋”。《南邻》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乌巾 、白帻,都是头巾,岸,露额也。至于“细葛含风软”,则全用杜诗《端午日赐衣》成句。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杜诗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陶渊明,陶为柴桑人,故云。杜甫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遣兴五首》其三)。“孤云 ”,出自陶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 ,何时见余晖 ”(《咏贫士七首》其一 )。杜诗亦云 :“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 )。杜诗《幽人》又云 :“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孤云 ,隐士之喻也 。幽人,亦隐士也。陶诗“孤云 ”喻贫士 ,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此词上片写景,描画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烟雨空濛 ,水色天青,横塘潋滟,吴江潺湲,风景如画,使人心静神远,几欲忘却浊世尘寰。下片写人,乌巾葛衣 ,俨若神仙 ,心逐孤云,隐自恬淡。山水寄幽情,此之谓真隐士也,境是仙境,人是高士,境界和谐完美,难怪前人评曰 ,“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调。”(《词统》卷四)
武陵春 其二 送任民望归丰城
拍岸蒲萄江水碧,柳带挽归艎。破闷琴风绕袖凉。蔌蔌楝花香。淡烟疏雨随宜好,何处不潇湘。愿作双飞老凤皇。莫学野鸳鸯。
送通上人归上高 其二
一筇归去旧庵居,卧听修廊吼木鱼。寄语堂头老尊宿,祇题数字答君书。
戏题百叶梅花
细朵斜枝恼意香,月明疏影媚横塘。悬知不结青青子,故作无情淡淡妆。
就陈仲邦乞菊
芙蓉狼藉拒霜残,只有黄花巧耐寒。盈把已供陶令醉,落英分与屈原餐。
和智伯绝句 其二
红旗黄纸不关身,世事如云日日新。对客莫谈非圣语,人生要醉五经醇。
题止蘧轩
天籁号万窍,水石相吐吞。俛仰一瞬间,群动了无痕。乃知性分内,喧静本同根。君独诣此理,怀抱清而温。谈笑民事办,庭无凫鹜喧。隐几饯日夕,隙月窥黄昏。
浏览全部 321 首
舟泊吴江三首 其一
独立吴江第四桥,桥南桥北渺银涛。此身真在吴江里,不用并州快剪刀。
次韵赵逢源秋日溪居十绝 其一
溪面微凉生晚风,山衔落日半边红。临流解赋归来句,知是柴桑避俗翁。
戏题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崙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一作南)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一作千,一作行)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初归石湖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
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清浅陂塘藕叶乾。细风蔬雨鹭鸶寒。半垂帘幕倚阑干。惆怅窃香人不见,几回憔悴後庭兰。行云可是渡江难。
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其一十四
清浅陂塘藕叶乾。细风疏雨鹭鸶寒。半垂帘幕倚阑干。惆怅窃香人不见,几回憔悴后庭兰。行云可是渡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