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记 》的开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尘缘”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斜阳外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紧接一句“山无数 ”,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 ,上下片意脉不断 。值此迷惘之际 ,忽然风起茫落 ,只见“乱红如雨”。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 、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 :“不记来时路。”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词之上片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接着忽而转折,情辞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浑化无迹,景色惨淡,继又景语淡出,情辞凄楚。全词以轻柔优美的笔调开端,以景语情语的笔法收篇,写来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奉和莘老
 
                    童子何知幸最深,父班籍湜奉登临。挟经屡造芝兰室,挥麈常聆金玉音。黄卷香焚春晼晚,绛纱人散夜萧森。明朝只恐丝纶下,回首青云万里心。
                  
陈用之学士挽词 其三
 
                    云台观者候昏明,奎壁躔中失二星。上界真人重离别,阴风一夜搅青冥。
                  
次韵参寥三首 其二
 
                    长安仕路与云齐,倦仆羸骖不可跻。但得玄晖曾折简,何须平子更安题。
                  
和游金山
 
                    江流会扬子,汹汹东南骛。海门划前开,金山屹中据。鼓钟食万指,金雘栖千柱。夜庭游月波,晓观抟香雾。天清猿鸟哀,风暗鱼龙怒。云物横古今,涛波阅晨暮。三州气色来,上下端倪露。伟哉元气间,此胜知谁聚。念昔憩精庐,登临辄忘去。汲新试团月,饭素羹魁芋。妙兴入芳藤,真境在芒屦。别来景暑换,寤寐经从处。忽蒙珠璧投,了与云峦遇。幽光烱肝肺,爽气森庭户。区中多滞念,方外饶奇趣。寄语山阿人,泠然行复御。
                  
圆通院白衣阁 其一
 
                    无边刹境一毫端,同住澄清觉海间。还似此花并此叶,坏空成住未曾闲。
                  
调笑令 其四 无双
 
                    相慕。无双女。当日尚书先曾许。王郎明俊神仙侣。肠断别离情苦。数年睽恨今复遇。笑指襄江归去。
                  
              浏览全部 580 首
            
点绛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苏武慢 下第时作以下共四首 ,俱用虞邵庵韵。 其二 天台
  
                    涧水流瓢,桃花夹岸,路入神仙寰宇。芍药比容,芙蓉如面,缥缈霞绡云缕。障风袅袅,隔水盈盈,兰麝欲薰芳语。俏多情、天遣相逢,总是飞琼俦侣。方信有、物外乾坤,壶中日月,身在蓬莱洞府。百鸟啼春,紫箫吹月,留我花间居住。业火未消,尘缘相误,一别顿成今古。待重来、烟水茫茫,惆怅乱红如雨。
                  
点绛唇 其一 西池桃花落尽赋此
  
                    燕子风高,小桃枝上花无数。乱溪深处。满地飞红雨。唤得春来,又送春归去。浑无绪。刘郎前度。空记来时路。
                  
点绛唇 崇阳野次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孤村薄暮。花落春归去。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家何处。乱山无数。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 进萝客舍
  
                    海外蛮邦,天涯孤客浑难渡。千里云树,家国知何处。烟水茫茫,不见来时路。人非故,新愁无数,谁得朱颜驻。
                  
点绛唇 送春 其三 采莲曲
  
                    南浦风微,画桡已到深深处。藕花遮不住。不许穿花去。隔藕丛丛,似有人言语。难寻溯。乱红无主。一望斜阳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