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总是”二字转接得有力。忽说月妙。
《唐诗解》:末句景中含情,更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奇想层出。周敬曰:意调酸楚。
《唐诗摘钞》:前首以“海风”为景,以“羌笛”为事,景在事前;此首以“琵琶”为事,以“秋月”为景,景在事后。当观其变调。
《增订唐诗摘钞》:首句言琵琶当起舞时换新声也,是缩脉句法。下“总是”字,见得非独于琵琶也,故三句云“听不尽”。听已不堪,况所见又是秋月,其愁为何如乎?末句是进步法。
《唐贤三昧集笺注》:有凄绝之音。
《唐诗笺注》:跟上首来,故曰“换”、曰“总是关山离别情”,即指上笛中所吹曲说。“缭乱边愁”而结之以“听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矣。“高高秋月照氏城”,妙在即景以托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诗之最上乘也。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首第二句已斩绝矣,第三句转得不迫,落句更有含蓄,愈叹其妙。
《湘绮楼说诗》:此篇声调高响,明七子皆为之时不厌人意者。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以“新”、“旧”二字相起,有无限情韵,俗本作“离别”,便索然矣。
《唐人绝句精华》:第二首琵琶之新声,亦撩人之怨曲,满腹离绪之人何堪听此,故有第三句。末句忽接写月,正以见边愁不尽者,对此“高高秋月”但“照长城”,愈觉难堪也。句似不接,而意实相连,此之谓暗接。
长信秋词五首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随武皇, 旌旗十万宿长扬。 楼头少妇鸣筝坐, 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 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 夫婿朝回初拜侯。
万岁楼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题朱炼师山房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磐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观江淮名胜图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浏览全部 233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