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赠樊著作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
遗爱寺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寄题上强山精舍寺
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秦中吟十首 议婚 其三 伤宅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一作檐)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绕廊柴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和荅诗十首 和思归乐 其二 和阳城驿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一作铿)若金和丝。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燕子楼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浏览全部 3207 首
宿山祠
秋草宫人斜里墓,宫人谁送葬来时。千千万万皆如此,家在边城亦不知。
日军事法院拘留所六首 其五
俗报仇雠总未迟,可怜稚子尚无知。寻常庭训期名立,惨澹天伦叹数奇。十载徒然虚母望,九原何以释爷思。头颅一掷遗孤寡,强是英雄亦泪垂。
游永庆寺
惨澹芜城暮,萧疏野树寒。登山不惮远,反恐下山难。
谷城吊项王墓和馨航 其二
鸿门失计又鸿沟,痛矣乌骓逝不留。一剑空师万人敌,三年曾将五诸侯。虞歌甲帐星沈夜,杜哭荒祠泪霣秋。我亦江东旧子弟,请缨谁与赋同仇。
辞闽王归朝寄倪先辈
时人莫讶再还乡,简册分明剑佩光。驷马高车太常乐,登庸门下忆贤良。
张思豫挽诗
蝗食虚来凤,牛刀第割鸡。解纷谁侠行,怀惠或婴啼。寤叹伤凋落,虞歌思惨凄。邺侯家传在,兰佩可童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