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 。“目断江南江北 ”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写“目断”的原因。在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 ”。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片首句“细草弧云斜日 ”,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 ,“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 。“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在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 。“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当较平时更甚了。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在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如“目断江南江北”似在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之意。总之,这首词在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慢梳头浅画眉。乱莺残梦起多时。不道小庭花露湿,剪酴醾。帘额好风低燕子,窗油晴日打蜂儿。翠袖粉笺闲弄笔,写新诗。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渔父七首 其五
志和渔隐古仙真,霅水风流见后身。蓑笠何须访图画,貂蝉凛凛在麒麟。
浣溪沙 其二 其一
香雾空濛堕彩蟾。倾城催映出重帘。□□银烛夜厌厌。何物与侬供醉眼,半黄梅子带红盐。粉融香润玉纤纤。
好事近 石亭探梅
寻遍石亭春,黯黯暮山明灭。竹外小溪深处,倚一枝寒月。淡云疏雨苦无情,得折便须折。醉帽风鬟归去,有余香愁绝。
返魂梅次苏藉韵 其三
老夫粥后惟耽睡,灰暖香浓百念消。不学朱门贵公子,鸭炉烟里逞风标。
鹧鸪天 其三
小市桥弯更向东。便门长记旧相逢。踏青会散秋千下,鬓影衣香怯晚风。悲往事,向孤鸿。断肠肠断旧情浓。梨花院落黄茅店,绣被春寒此夜同。
浏览全部 134 首
浣溪沙 春恨 其一
窗外梅花落素英。隔帘啼鸟弄春晴。断肠芳草有青青。独倚画鸾愁日暮,半笼金鸭怯寒生。闲思心事暗伤情。
玉楼春 其三 集句
狂风落尽深红色。春色恼人眠不得。泪沿红粉湿罗巾,怨入青尘愁锦瑟。岂知一夕秦楼客。烟树重重芳信隔。倚楼无语欲销魂,柳外飞来双羽玉。
踏莎行 春日有感
萱草齐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谒金门
春雨足, 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 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 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族, 寸心千里目。
谒金门
花未落,香染东风阑角。细雨小楼寒漠漠,一帘春梦薄。断续几声弦索,隔院灯飘珠箔。似水年华浑寂寞,燕雏迟画阁。
谒金门
天色晚。云外一筝斜雁。独凭阑干秋满眼。菊花寒尚浅。叶落香沟红泛。懒把新诗题怨。何处笛声三弄断。月迟帘未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