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瀛奎律髓》:“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豺虎”、“鸥鹭”又是一样拗体。“时危”一联,亦变体也。
《杜臆》:今时危而人事急,死期将至;风急而羽毛伤,不能奋飞;“落日”兴悲,“中宵”流泪;岂谓赁此草屋,遂可安身而自适哉?
《义门读书记》:济世策,须北归而陈于天子之前;今淹留使府,且以尚书郎老矣,即下所谓“风逆羽毛伤”也(“欲陈”二句下)。“落日悲江汉”,自叹朝宗无期也。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此亦双拗,乃“济”、“尚”二字回换:非三平、三仄之谓。纪昀:上句二四不谐,下句第三字必用平声以救之,亦足定格。
以下总评《读杜心解》:五诗乃始迁瀼西,题于屋壁者。……于定居伊始,曲写身世之悲,盖有不得已时托于此者矣。老杜连章片段,大率如此梢密,如何卤莽读得!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六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去水绝还波,泄云无定姿。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离别重相逢,偶然岂定期。送子清秋暮,风物长年悲。豪俊贵勋业,邦家频出师。相公镇梁益,军事无孑遗。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况子已高位,为郡得固辞。难拒供给费,慎哀渔夺私。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泛舟巨石横,登陆草露滋。山门日易久,当念居者思。
暮寒
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沉沉春色静,惨惨暮寒多。 戍鼓犹长击,林莺遂不歌。忽思高宴会,朱袖拂云和。
夜闻觱篥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歘悲壮。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一作高) 树为风雨所拔叹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一作古)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髣髴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一作斡)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沧波(一作苍茫)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
送舍弟频 赴齐州三首 其三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
浏览全部 1586 首
同吴伯羯世交坐谈
坐对萧斋落日黄,惊残烽火黯神伤。衰年那有英雄泪,先世曾趋子弟行。裂到儒冠空叹息,留将老笔待商量。龙蛇浩劫何时已,倦里摊书叶半床。
次古诗韵 其五
屠沽惭壮士,文绣贵山郎。 习气虫鱼族,风流雁鹜行。 从时多俯仰,吊古独悲伤。 无奈连宵雨,蜗牛上石床。
咏史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社日两篇 其二
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鸳鹭回金阙,谁怜病峡中。
闻雁
何事天南雁,春来又北飞。为忧霜雪苦,转见羽毛稀。江汉惭余阻,潇湘笑汝违。云霄踪迹异,空有泪沾衣。
送王景文
张公遂如此,海内共悲辛。逆胡犹遗种,皇天夺老臣。深知万言策,不愧九原人。风雨津亭暮,辞君泪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