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七言律诗

西山白雪三年戍(在彭州),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评析

《瀛奎律髓》:

此格律高耸,意气悲壮。唐人无能及之者。

《唐诗直解》:

涕泪多端,更有不能忘情者。

《唐诗训解》:

谓出自家衷臆,妙在真处,然一身只以“供多病”而不以“报圣朝”,则天涯涕泪,岂徒以哭吾私。

《唐诗镜》:

后四语率怀摅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梅鼎祚曰:铿然苍然,有韵有骨。周秉伦曰:第四句,悲语;第六,忠念。

《初白庵诗评》:

中二联用力多在虚字,结意尤深。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此首沉郁。许印芳:起句排对,杜律多此。

《茧斋诗谈》:

前六句先写情事索漠,末乃云:“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触目感伤,言简意透。

《唐诗贯珠》:

五、六承四而下,结出野望,自有一种大方浑融之气。起用对偶、对仗亦工。“供”字妙。

《唐宋诗醇》:

孙仅所云:夐邈高耸,若凿太虚而嗷万窍,此类是已。流连光景、何足语此!

《读杜心解》:

国患家离,两两系心。“三城戍”,提忧国,“万里桥”,提思家。三、四顶次句,思家之切也;五、六,顶首句,忧国之忱也。题中“望”字意,皆暗藏在内。七,点清,八,总收。

《杜诗镜铨》:

思家忧国,首二并提,起势最健(“西山白雪”二句下)。沈著(“海内风尘”二句下)。李云:可称高浑。顾况《湖南客中春望诗》:“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全袭杜语。

《唐七律选》:

毛奇龄云:风景不殊,而人事异也。李因笃云:可称高浑,前四句第五字皆数目相犯,学者宜忌。

《历代诗法》:

笔意流动,亦复凄凄恻恻。

《昭昧詹言》:

此诗起势写“望”而寓感慨。中四句题情,三、四远,五、六近;收点题出场,创格。此变律创格,与“支离东北”同。读此深悟山谷之旨。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三城:在成都西部,指当时的松(今四川省松潘县)、维(今四川省理县西)、保(今四川省理县新保关西北)三洲。

【简析】:
诗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潜藏在下面的却是海内风尘。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