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杜臆》:玉悲“摇落”,而公云“深知”,则悲与之同也。故“怅望千秋”,为之“洒泪”;谓玉萧条于前代,公萧条于今代,但不同时耳。不同时而同悲也……知玉所存虽止文藻,而有一段灵气行乎其间,其“风流儒雅”不曾死也,故吾愿以为师也。
《杜诗详注》:(“怅望千秋”一联)二句乃流对。此诗起二句失粘。
《唐音审体》:义山诗“楚天云雨俱堪疑”从此生出。
《唐宋诗醇》:顾宸曰:李义山诗云:“襄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段云。”得此诗之旨。
《唐诗别裁》:谓高唐之赋乃假托之词,以讽淫惑,非真有梦也。怀宋玉亦所以自伤。言斯人虽往,文藻犹存,不与楚宫同其泯灭,其寄概深矣。
《读杜心解》:此下四首,分咏峡口古迹也,俱就各人时事寄概……三、四,空写,申“知悲”;五、六,实拈,申“吾师”。……结以“楚宫泯灭”,与“故宅”相形,神致吞吐,抬托愈高。
《杜诗镜铨》:流水对,一往情深(“怅望千秋”二句下)。意在言外(“最是楚宫”二句下)。“亦”字承庾信来,有岭断云连之妙。
《杜诗集评》:如此诗亦自“风流儒雅”。
《杜诗言志》:此第二首,则将自己怀抱与宋玉古事引为同调。
《昭昧詹言》:一意到底不换,而笔势回旋往复,有深韵。七律固以句法坚峻、壮丽、高朗为贵,又以机趣凑泊、本色自然天成者为上乘。
《唐宋诗举要》:吴曰:次首以宋玉自况,深曲精警,不落恒蹊,有神交千载之契。
览柏中允(一作丞) 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纷然丧乱际,见此忠孝门。蜀中寇亦甚,柏氏功弥存。深诚补王室,戮力自元昆。三止锦江沸,独清玉垒昏。高名入竹帛,新渥照乾坤。子弟先卒伍,芝兰叠玙璠。同心注师律,洒血在戎轩。丝纶实具载,绂冕已殊恩。奉公举骨肉,诛叛经寒温。金甲雪犹冻,朱旗尘不翻。每闻战场说,歘激懦气奔。圣主国多盗,贤臣官则尊。方当节钺用,必绝祲沴根。吾病日回首,云台谁再论。作歌挹盛事,推毂期孤骞。
宴胡侍御书堂
江湖春欲暮,墙宇日犹微。闇闇春籍满,轻轻花絮飞。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
大觉高僧兰若
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梅雨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一作黤黤)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除草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
西阁二首 其一
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哀世非王粲,终然学越吟。
浏览全部 1586 首
集古八绝 汊口 其六 谒忠壮行祠
松花风煖庙门开,百亩庭中半是苔。怅望千秋一洒泪,安危须仗出群材。
太平时 孙鸿士拟方回太平时八首,并缀杜牧句为之,与贺词合写一卷,乞题
刻意伤春杜牧之。泪连丝。千秋一首杜秋诗。寄相思。彩笔新题肠断句,又谁知。萧条异代不同时。各情痴。
又赠青萝王子与伦子同行
渡头翠柳艳明眉,仙侣同舟晚更移。钟鼎山林各天性,风流儒雅亦吾师。独当省署开文苑,会送夔龙集凤池。离别不堪无限意,呼儿觅纸一题诗。
鹧鸪天 春感集杜 其一
花近高楼伤客心,北来肌骨苦寒侵。江山故宅空文藻,玉垒浮云变古今。忧悄悄,病涔涔,新诗改罢自长吟。可怜宾客尽倾盖,隔叶黄鹳空好音。
鹧鸪天 春感集杜 其八
云雨荒台岂梦思,居人不自解东西。未开细柳散金甲,强拟晴天理钓丝。花自发,鸟还飞,江湖远适有前期。卧龙跃马终黄土,回首风尘甘息机。
寄孙元忠 其二十
摇落深知宋玉悲,东流之外西日微。寒衣处处催刀尺,谁家捣练风凄凄。篱边老却陶潜菊,前飞秃鹙后鸿鹄。安得送我置汝旁,怅望聊歌紫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