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杜臆》:玉悲“摇落”,而公云“深知”,则悲与之同也。故“怅望千秋”,为之“洒泪”;谓玉萧条于前代,公萧条于今代,但不同时耳。不同时而同悲也……知玉所存虽止文藻,而有一段灵气行乎其间,其“风流儒雅”不曾死也,故吾愿以为师也。
《杜诗详注》:(“怅望千秋”一联)二句乃流对。此诗起二句失粘。
《唐音审体》:义山诗“楚天云雨俱堪疑”从此生出。
《唐宋诗醇》:顾宸曰:李义山诗云:“襄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段云。”得此诗之旨。
《唐诗别裁》:谓高唐之赋乃假托之词,以讽淫惑,非真有梦也。怀宋玉亦所以自伤。言斯人虽往,文藻犹存,不与楚宫同其泯灭,其寄概深矣。
《读杜心解》:此下四首,分咏峡口古迹也,俱就各人时事寄概……三、四,空写,申“知悲”;五、六,实拈,申“吾师”。……结以“楚宫泯灭”,与“故宅”相形,神致吞吐,抬托愈高。
《杜诗镜铨》:流水对,一往情深(“怅望千秋”二句下)。意在言外(“最是楚宫”二句下)。“亦”字承庾信来,有岭断云连之妙。
《杜诗集评》:如此诗亦自“风流儒雅”。
《杜诗言志》:此第二首,则将自己怀抱与宋玉古事引为同调。
《昭昧詹言》:一意到底不换,而笔势回旋往复,有深韵。七律固以句法坚峻、壮丽、高朗为贵,又以机趣凑泊、本色自然天成者为上乘。
《唐宋诗举要》:吴曰:次首以宋玉自况,深曲精警,不落恒蹊,有神交千载之契。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五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埽,随意坐莓苔。
酬韦韶州见寄
养拙江湖外,朝廷记忆疏。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白发丝难理,新诗锦不如。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送裴五赴东川
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凛凛悲秋意,非君谁与论。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住皂盖,北渚临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惧物役,从公难重过!
秋兴八首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社日两篇 其一
九农(一作秋丰)成德业,百祀发光辉。报效神如在,馨香旧不违。南翁巴曲醉,北雁塞声微。尚想东方朔,诙谐割肉归。
浏览全部 1586 首
集古八绝 汊口 其六 谒忠壮行祠
松花风煖庙门开,百亩庭中半是苔。怅望千秋一洒泪,安危须仗出群材。
太平时 孙鸿士拟方回太平时八首,并缀杜牧句为之,与贺词合写一卷,乞题
刻意伤春杜牧之。泪连丝。千秋一首杜秋诗。寄相思。彩笔新题肠断句,又谁知。萧条异代不同时。各情痴。
又赠青萝王子与伦子同行
渡头翠柳艳明眉,仙侣同舟晚更移。钟鼎山林各天性,风流儒雅亦吾师。独当省署开文苑,会送夔龙集凤池。离别不堪无限意,呼儿觅纸一题诗。
鹧鸪天 春感集杜 其一
花近高楼伤客心,北来肌骨苦寒侵。江山故宅空文藻,玉垒浮云变古今。忧悄悄,病涔涔,新诗改罢自长吟。可怜宾客尽倾盖,隔叶黄鹳空好音。
鹧鸪天 春感集杜 其八
云雨荒台岂梦思,居人不自解东西。未开细柳散金甲,强拟晴天理钓丝。花自发,鸟还飞,江湖远适有前期。卧龙跃马终黄土,回首风尘甘息机。
寄孙元忠 其二十
摇落深知宋玉悲,东流之外西日微。寒衣处处催刀尺,谁家捣练风凄凄。篱边老却陶潜菊,前飞秃鹙后鸿鹄。安得送我置汝旁,怅望聊歌紫芝曲。